[发明专利]一种不会漏锁的智能锁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0802.3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3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颜中原;杨铭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铭飞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19/00;E05B1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陈长山 |
地址: | 475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会 智能 | ||
本发明涉及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会漏锁的智能锁。一种不会漏锁的智能锁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物体上的动作部和配合部。动作部包括锁体和解锁装置。锁体包括固定部、锁芯、限位球和锁紧部。固定部内设置有锁芯孔和限位槽。锁芯上设置有插孔,侧壁上设置有连通限位槽和插孔的贯穿孔。限位球处于贯穿孔和限位槽内。锁紧部与锁芯的后端传动连接,以与配合部配合。解锁装置包括钥匙、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钥匙包括插条,插条上设置有插入缺口。驱动机构配置成在插条插入插孔后启动,并带动锁芯和钥匙转动,使得限位球进入插条的插入缺口,完成开锁,操作简单,且开锁后钥匙在限位球的限制下无法拔出,只能再次上锁后才能将钥匙拔出,防止锁具漏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会漏锁的智能锁。
背景技术
在各个行业,锁具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必配装置,例如在电力部门,当发生配电箱内的电路故障时需要检修时,需要有关人员打开配电箱进行检修,且在检修后因此需要及时发现箱门有没有上锁的情况,因此为电控箱配置一把安全的锁具至关重要,可避免无关人员打开电控箱进行操作。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无源锁芯大部分能做到授权谁开锁,也能记录用户的开关锁记录,但现在的电子锁主要注重开锁,在电子钥匙开锁后钥匙就能拔下来,需要上锁时就必须再次插钥匙,会造成在工作后忘记上锁或故意不上锁的现象。且传统的锁具在开锁时由于人手发力不稳定,长期使用容易造成锁芯磨损,使得锁芯内部公差增大,开锁不顺畅。另外,如果在需要开锁作业时锁具被误触发上锁时,需要重新打开锁具然后再次上锁,延误工作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漏锁的智能锁,以解决现有的锁具容易漏锁和误锁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不会漏锁的智能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会漏锁的智能锁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物体上的动作部和配合部。动作部包括锁体和解锁装置。锁体包括固定部、锁芯、限位球和锁紧部。固定部内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锁芯孔,以及处于锁芯孔外侧且与锁芯孔连通的限位槽。锁芯转动安装于锁芯孔内;锁芯上设置有开口朝前的插孔,侧壁上设置有连通限位槽和插孔的贯穿孔。限位球处于贯穿孔和限位槽内。锁紧部与锁芯的后端传动连接,以与配合部配合。解锁装置包括钥匙、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钥匙包括插条,插条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球配合的插入缺口;驱动机构安装于固定部或锁芯,配置成在插条插入插孔后启动,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锁芯和钥匙转动,使得限位球在限位槽的槽壁挤压作用下进入插条的插入缺口,且与限位槽脱离,进而使锁紧部与配合部脱离配合。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安装于锁芯。传动机构包括齿圈、输出轴和齿轮。齿圈设置于锁芯孔的内周壁。输出轴沿锁芯的轴线方向延伸,后端连接于驱动机构,输出轴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槽。齿轮套装于输出轴,且相对于锁芯孔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并处于齿圈的后侧,齿轮的内侧设置有半球凸起,半球凸起处于螺纹槽内,以在输出轴转动时使齿轮向前移动到齿圈内侧与齿圈啮合,后沿齿圈滚动,进而带动锁芯转动。
进一步地,固定部包括转筒、限位台、外壳和限位环。转筒转动安装于锁芯的外侧,且处于外壳的内侧,转筒可沿轴线方向移动,以受控地在锁门前向后移动;齿圈设置于转筒内周壁。限位台安装于转筒的内周壁且处于齿圈的后侧,限位台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内设置有多个导向齿牙,初始状态下齿轮处于定位槽内且与导向齿牙啮合;每个导向齿牙从齿圈上的一个对应齿压向后延伸出。限位环处于齿圈的前侧,且处于锁芯的外侧,限位环的前端与外壳的前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锁芯与限位环之间的转动阻力小于转筒与外壳之间的转动阻力,限位环的后端设置有限位缺口,限位缺口的宽度大于定位槽的宽度,限位开口的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均为限位弧面,以限定齿轮沿齿圈滚动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铭飞,未经杨铭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0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