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1441.4 | 申请日: | 2021-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0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建;吴秋菊;祁亮亮;汪小波;李俐颖;程亮;赵承刚;郎宁;陈振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G16Y10/05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于波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芝 孢子 节水 栽培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作物服务中心服务器生成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控制信息;响应于生成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控制信息,由作物服务中心服务器将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控制信息发送给基站;由基站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基站的身份标识符;响应于接收到基站的身份标识符,由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一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与基站的身份标识符封装在第一网络结构消息中,并由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一网络结构消息发送给基站;响应于接收到基站的身份标识符,由第一中继节点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第一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由第二中继节点将第二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与第一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封装在第二网络结构消息中,并由第二中继节点将第二网络结构消息发送给第一中继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灵芝孢子粉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灵芝孢子是灵芝在生长成熟期,从灵芝菌褶中弹射出来的极其微小的卵形生殖细胞即灵芝的种子。
现有技术CN111492894A一种灵芝孢子粉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孢子质量好、抗病力强同时产量高的灵芝菌种,S1.选择平均气温维持在20-30℃的亚热带气候区的山区作为养殖地,并制作栽培棚,S3.在栽培棚内制作椴木培养基,S4.将选好的灵芝菌种移植到椴木培养基上,S5.在灵芝出芝时对每根菌棒的出芝数量进行控制,当灵芝芝棒的棒身直径为10-15cm,长度为15-20cm时,每根菌棒控制生长一个灵芝;当灵芝芝棒的棒身直径为10-15cm,长度为25-30cm时,每根菌棒控制生长两个灵芝。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方法及系统,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由作物服务中心服务器生成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控制信息;
响应于生成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控制信息,由作物服务中心服务器将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控制信息发送给基站;
由基站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基站的身份标识符;
响应于接收到基站的身份标识符,由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一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与基站的身份标识符封装在第一网络结构消息中,并由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一网络结构消息发送给基站;
响应于接收到基站的身份标识符,由第一中继节点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第一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
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由第二中继节点将第二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与第一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封装在第二网络结构消息中,并由第二中继节点将第二网络结构消息发送给第一中继节点;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网络结构消息,由第一中继节点保存第二网络结构消息,并由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二网络结构消息发送给基站;
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由第二中继节点向第三中继节点发送第二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由第三中继节点将第三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与第二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符封装在第三网络结构消息中,并由第三中继节点将第三网络结构消息发送给第二中继节点。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到第三网络结构消息,由第二中继节点保存第三网络结构消息,并由第二中继节点将第三网络结构消息发送给第一中继节点;
响应于接收到第三网络结构消息,由第一中继节点保存第三网络结构消息,并由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三网络结构消息发送给基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14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