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类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神经模型映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2647.9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1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吕攀;张本浩;杨国青;李红;邓水光;潘纲;吴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N3/06 | 分类号: | G06N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类 计算机 操作系统 神经 模型 映射 方法 | ||
1.一种类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神经模型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脉冲神经网络模型的有向图G,其节点为逻辑神经元簇v;
(2)计算有向图的拓扑序列O(G)=v1,v2,v3…vn,n为逻辑神经元簇的个数,并确定每个逻辑神经元簇v的和,其中表示指向v的逻辑神经元簇集合,表示v指向的逻辑神经元簇集合;
(3)根据类脑计算机的硬件约束,计算逻辑神经元簇v的可映射区域R,R是可映射的物理神经元簇的集合,其中下标x、y表示物理神经元簇的坐标;
(4)依照拓扑序列O(G),对于其中的逻辑神经元簇v,在可映射区域R中选择物理神经元簇做映射;
(5)根据以上映射方案,得到逻辑神经元簇到类脑计算机物理神经元簇的映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对于芯片组内传输的逻辑神经元簇,按照以下方法选择物理神经元簇做映射:
(1)依照拓扑序列O(G),对于其中的逻辑神经元簇v1,计算对应的可映射区域R中每个物理神经元簇的通信功耗,选择功耗最低的物理神经元簇作映射;
(2)对于拓扑序列在v1之后的逻辑神经元簇,重复以上步骤,选择可映射的物理神经元簇进行映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对于拓扑序列中一个逻辑神经元簇v,找不到对应的物理神经元簇作映射的,则映射失败,根据拓扑序列O(G),从v1开始重新映射,具体方法如下:
(1)对于逻辑神经元簇v1的可映射区域R,从可映射区域R中找到所有物理神经元簇中横坐标最小的值,从横坐标等于该最小值的物理神经元簇集合中选择纵坐标最小的物理神经元簇做映射;
(2)对于拓扑序列在v1之后的逻辑神经元簇,重复以上步骤,选择可映射的物理神经元簇,直到所有的逻辑神经元簇都找到对应的物理神经元簇作映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对于芯片组内传输的逻辑神经元簇,按照以下方法选择物理神经元簇做映射:
(1)对于逻辑神经元簇v1的可映射区域R,从可映射区域R中找到所有物理神经元簇中横坐标最小的值,从横坐标等于该最小值的物理神经元簇集合中选择纵坐标最小的物理神经元簇做映射;
(2)对于拓扑序列在v1之后的逻辑神经元簇,重复以上步骤,选择可映射的物理神经元簇,直到所有的逻辑神经元簇都找到对应的物理神经元簇作映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芯片组间传输的逻辑神经元簇,以可映射区域R中的左上为初始点,依次向外扩展层级,每一层中按照从右上到左下为方向选择可映射物理神经元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根据类脑计算机的跨芯片组脉冲通信约束和芯片组间路由关系计算可映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类脑计算机的突触连接约束,遍历逻辑神经元簇集合中的逻辑神经元簇;对于中的逻辑神经元簇u,u和v的连接关系是u指向v,计算u对应的形成的最小区域R(u),结合跨芯片组脉冲通信约束产生的映射的区域R(v),R(u)∩R(v),得到v的可映射区域R。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最小区域R(u)小于16x16的,对其进行扩充得到新的最小区域R(u),扩充后的新的最小区域R(u)任意一点都能和原最小区域R(u)形成16x16的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264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