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厨余垃圾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3263.9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2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晨仪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12M1/12;C12M1/00;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丹***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垃圾处理 垃圾 分类 处理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厨余垃圾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收集装置,包括定位基板,所述定位基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撑柱,所述定位基板通过支撑柱固定安装有分离箱,所述湿物处理仓的上端开设有垃圾丢入口,所述湿物处理仓内转动安装有两组挤压辊,两组所述挤压辊位于垃圾丢入口的正下方,两组所述挤压辊对应设置且两组挤压辊设置为相向转动,所述湿物处理仓内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干物处理仓内底部嵌装有筛分筒,所述干物堆积箱用于收集并沥干固体垃圾。本发明通过分离箱将厨余垃圾中的液体进行分离,并且通过存液箱对垃圾污水进行收集和沼气发酵,通过干物堆积箱对固体垃圾收集并沥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收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厨余垃圾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与我们高中生关联最多就属于食堂了,厨房会产生大量的厨余垃圾,大致可以划分为:潮湿厨余垃圾和干厨余垃圾,为了响应国家节能环保垃圾分类的号召,需要将厨余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前在对厨余垃圾进行收集时,由于厨余垃圾中含有大量食品或剩饭剩菜,在天气较热时很容易出现大量异味,影响周围环境,而异味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固体垃圾长时间浸泡在液体中,产生大量异味,因此对厨余垃圾进行固液分离是消除异味的手段之一,目前对于垃圾的固液分离,一般是在垃圾箱内开设通孔,但是这样垃圾桶很容易堵塞通孔,导致固液分离不畅,因此我们需要提出用于厨余垃圾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收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厨余垃圾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收集装置,通过分离箱将厨余垃圾中的液体进行分离,并且通过存液箱对垃圾污水进行收集和沼气发酵,通过干物堆积箱对固体垃圾收集并沥干,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厨余垃圾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收集装置,包括定位基板,所述定位基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撑柱,所述定位基板通过支撑柱固定安装有分离箱,所述分离箱内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分离箱通过隔板分为湿物处理仓和干物处理仓;
所述湿物处理仓的上端开设有垃圾丢入口,所述湿物处理仓内转动安装有两组挤压辊,两组所述挤压辊位于垃圾丢入口的正下方,两组所述挤压辊对应设置且两组挤压辊设置为相向转动,所述湿物处理仓内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位于两组挤压辊正下方,所述安装架上嵌装有滤水网板,所述安装架上滑动安装有推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推料孔,所述推料孔与推板呈水平对齐设置,所述推料孔内转动安装有隔离门,所述述湿物处理仓的下端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隔断阀,所述出液管的下端连通有存液箱,所述存液箱固定安装于定位基板的上端,所述存液箱用于收集液体垃圾并进行沼气发酵;
所述干物处理仓内底部嵌装有筛分筒,所述筛分筒位于推料孔下方,所述分离箱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贯穿分离箱上端位于干物处理仓内,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粉碎杆,所述干物处理仓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端连通有干物堆积箱,所述干物堆积箱固定安装于定位基板的上端,所述干物堆积箱用于收集并沥干固体垃圾。
优选的,所述湿物处理仓内转动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位于安装架的下方,所述分离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添加发酵促进剂的调配管,所述调配管的下端与湿物处理仓连通,且调配管的下端位于安装架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分离箱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侧装板,所述第一侧装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搅拌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离箱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侧装板,所述第二侧装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滑动插接于分离箱的湿物处理仓内,且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推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晨仪,未经王晨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32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