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械波的尿液有形成分加速沉淀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3686.0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3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强;吴杰;靖高见;叶晓东;王容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21/28 | 分类号: | B01D21/28;B01D21/30;B01D21/34;G01N1/34;G01N1/40 |
代理公司: |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1 | 代理人: | 张祥骞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械波 尿液 有形 成分 加速 沉淀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械波的尿液有形成分加速沉淀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箱体以及安装在箱体内的U形沉淀池、振动机构和传送机构。U形沉淀池包括外壳和嵌入安装在外壳内的内壳。内壳底部设有与内壳内部相通的引流导管一。引流导管一上安装有正压阀。振动机构包括机械波发生器、可伸缩套管、换能器和振动板。机械波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换能器的输入端相连,换能器的输出端与振动板相连。可伸缩套管的一端与控制马达相连,另一端与换能器相连。箱体内依次设有工位一、工位二和工位三。该装置及方法使得尿液有形成分沉淀速度可控,提高了沉淀层质量,易于实现自动化,适用范围较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械波的尿液有形成分加速沉淀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包括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诊断都需要对尿液有形成分的异常状态进行快速检测。
尿液检测需要先获得尿液中的有形成分。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离心法和自然沉降法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提取方法各有利弊。离心法需要使用离心机对尿液离心3-5分钟,虽然能达到尿沉渣浓缩的目的,但不易把握提取的尿残渣量,易漏检异常成分,同时由于离心机械张力作用,可使脆弱的管型及细胞破坏。而使用自然沉降法,尿液有形成分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5分钟以上)才能自然沉降到沉淀池底部同一平面上,这一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很难达到,致使沉降不充分,沉淀层过厚,而且由于相对密度不同,不同的尿液有形成分沉淀速度不一,在沉淀池底部会互相覆盖,沉淀层过厚,致使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成像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患者尿液常常具有不同的粘稠度,不同个体间尿沉渣自然沉降时间变异大,不利于实现自动化。
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基于机械波的尿液有形成分加速沉淀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机械波的尿液有形成分加速沉淀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及方法使得尿液有形成分沉淀速度可控,提高了沉淀层质量,易于实现自动化,适用范围较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机械波的尿液有形成分加速沉淀装置,包括箱体以及安装在箱体内的U形沉淀池、振动机构和传送机构。
所述U形沉淀池包括外壳和嵌入安装在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过孔一;所述内壳底部设有与内壳内部相通的引流导管一;所述引流导管一上安装有正压阀。
所述振动机构包括机械波发生器、可伸缩套管、换能器和振动板;所述机械波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换能器的输入端相连,换能器的输出端与振动板的微型电机的电源端相连;所述可伸缩套管的一端与控制马达相连,另一端与换能器相连。所述振动板上设有包胶膜。
所述箱体内依次设有工位一、工位二和工位三;所述工位一处的箱体顶部设有送样口,工位二处的箱体底部设有取样口,工位三处的箱体侧壁上设有取料门。
所述工位一,用于将尿液样本放入至U形沉淀池中;所述振动机构安装在工位二上方,所述工位二,用于在装有尿液样本的U形沉淀池移动到该工位后,在控制马达的作用下,可伸缩套管长度变长,驱动换能器及振动板向下运动,使振动板的包胶膜与U形沉淀池中的尿液样本相接触,在换能器及振动板的作用下,尿液样本中的有形成分沉淀,沉淀后的尿液有形成分从取样口流出;所述工位三,用于在装有尿液样本的U形沉淀池完成有形成分沉淀移动到该工位后,通过取料门将内壳进行更换。将U形沉淀池放置于工位一,通过箱体送样口倒入适量合格尿液标本,通过液位传感器检测尿液标本的容量和沉淀之后的废液的容量,将液位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尿液标本不足时警示检验操作人员。停止倒入样本时,通过送样口盖进行遮盖,防止尿液挥发气味散出。U形沉淀池完成上述操作后,按下箱体上的工位二按钮,U沉淀池送至工位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3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