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蓄电池新能源应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3704.5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峰;李清;秦燕;潘丽平;丁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房文亮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新能源 应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蓄电池新能源应用系统,涉及新能源电能管理领域,包括新能源发电模块、充放电控制器、切换控制模块、蓄电池A、蓄电池B、电能耗散装置和用电终端,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切换控制模块和用电终端都与充放电控制器连接,所述切换控制模块还与蓄电池A、蓄电池B和电能耗散装置连接,所述电能耗散装置还与蓄电池A和蓄电池B连接,通过设置两组蓄电池交错充放电,将蓄电池的充放电功能进行分离,实现用电终端的电力平稳输入,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且通过电量检测,并根据电池电量自动切换,防止过充过放,保护电池。再设置电能耗散装置,消耗多余电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能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蓄电池新能源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伏、风能等新能源成本的不断下降,并逐渐开始平价上网;目前市面已经出现部分利用光伏等新能源动力的用电终端,电能有两种供给方式,一是新能源供电,二是同时保留市电接入端口,具有市电充电的功能;对应的用电过程,既有新能源直接供电,也就是没有储能电池,也有通过储能电池进行放电,通过储能电池进行放电有两种状况。
一是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时间与用电终端的工作时间不重合,此时新能源发电模块发电,通过控制器给蓄电池充电,在用电终端工作需要的时候,蓄电池通过控制器放电;
二是新能源发电模块的发电时间与用电终端的工作时间重合,新能源发电模块发电,控制器对新能源发电进行电力分配,分别满足用电终端、蓄电池,电力分配的具体比例由用电终端与发电电力的实际情况决定。
当发电模块的输出瞬时功率刚好满足用电终端的用电功率,则通过发电模块直接供电;
当发电模块的输出瞬时功率大于用电终端的用电功率,发电模块经用电终端消耗后而多余的电能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当发电模块的输出瞬时功率小于用电终端的用电功率时,譬如太阳光较弱,风力较小的情况下,用电终端消耗的电能来自于两部分,除了新能源发电模块所产生的瞬时电能,还需要蓄电池进行放电。
此时,还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发电模块的输出功率大于用电终端的用电功率长时间持续存在,二是发电模块的输出功率小于用电终端的用电功率长时间持续存在。
由于外界环境不断变化,各种种情况也不断出现,蓄电池的充放电状态也不断发生变化。而这种充放电状态的不断切换波动将严重影响蓄电池、用电终端的性能,使用安全及寿命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蓄电池新能源应用系统,通过设置两组蓄电池交错充放电,将蓄电池的充放电功能进行分离,实现用电终端的电力平稳输入,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且通过电量检测,并根据电池电量自动切换,防止过充过放,保护电池。再设置电能耗散装置,消耗多余电能。
一种双蓄电池新能源应用系统,包括新能源发电模块、充放电控制器、切换控制模块、蓄电池A、蓄电池B、电能耗散装置和用电终端,所述新能源发电模块、切换控制模块和用电终端都与充放电控制器连接,所述切换控制模块还与蓄电池A、蓄电池B和电能耗散装置连接,所述电能耗散装置还与蓄电池A和蓄电池B连接;
应用于双蓄电池新能源应用系统的方法,
一、系统启动后,充放电控制器对蓄电池A和蓄电池B进行状态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电池状态,蓄电池A和蓄电池B与充电回路连通时为充电状态、蓄电池A和蓄电池B与放电回路连通时为放电状态,蓄电池A和蓄电池B既不与充电回路连通也不与放电回路连通时为静置状态;
二、切换控制模块对蓄电池A和蓄电池B进行电量检测,当电池电量高于90%时为高电量,当电池电量低于10%时为低电量,当电池电量在10%-90%之间时为安全电量;
三、当其中一个电池电量为低电量时,充放电控制器通过切换控制模块将该电池与放电回路断开,并与充电回路连接,同时将另一个电池与放电回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理工学院,未经南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37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