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鼻喉科用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4100.2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1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特;朱黎黎;刘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特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J1/20;A61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子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2 | 代理人: | 徐思波 |
地址: | 401147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鼻喉科 治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用治疗装置,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设有治疗探头,治疗探头的一侧设有药剂喷头、照明灯和观察头,所述安装块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固定壳,固定壳的一侧为开口设置,固定壳的一侧开设有方形移动槽,方形移动槽内活动安装有移动壳,移动壳的一侧延伸至方形移动槽外并固定安装在治疗探头的一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在对耳鼻喉科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对耳鼻喉科患者的患处进行涂药,医护人员将药品放入药剂桶内,启动电机运作,能够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转动能够对加入的药品进行充分混合和搅拌,避免药品加入或者长时间放置后,发生沉淀或者混合不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装置,具体为一种耳鼻喉科用治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鼻内镜外科,鼻神经外科(鼻颅底外科),头颈外科,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耳鼻咽喉科的内容。
目前传统用于耳鼻喉的治疗方法,多为口服药剂或药物注射,但以上两种方法,不仅治疗效果慢,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通过探入式喷药的方法能使药液直达患处,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和速度,但是现有的耳鼻喉科用治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添加的药物在长时间治疗使用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沉淀,或者在加入药品后,不能够充分的混合开来,导致治疗效果变差,同时传统的治疗装置不便于调节伸入的长度,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耳鼻喉科用治疗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耳鼻喉科用治疗装置,通过药剂桶、安装板、固定插杆和连接软管的设置,在对耳鼻喉科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将药品放入药剂桶内,启动电机运作能够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转动能够对加入的药品进行充分混合和搅拌,避免药品加入或者长时间放置后,发生沉淀或者混合不均的问题,混合后,两个安装板相互靠近,并对药剂桶进行支撑,同时两个安装板上的两个卡块分别卡在两个药剂桶上的两个卡槽内,能够对药剂桶的位置进行卡紧固定,避免造成掉落的问题,安装后,将连接软管的一端插入药剂桶内,连接软管螺旋缠绕在固定壳内,并与药剂喷头进行连接,将治疗探头伸入耳鼻喉科患者的患处,通过照明灯和观察头,能够对患处进行喷药,从而进行治疗,当有的患处较深时,需要调节治疗探头的伸入位置,医护人员向上推动滑动块,滑动块移动带动固定插杆向上移动,当固定插杆向上移动并脱离插杆槽后,推动推动杆,能够带动移动壳在方形移动槽内移动,随着不断的移动,能够调节治疗探头的伸入位置,从而便于调节治疗探头的伸入位置,调节较为方便,当对患处周围进行均匀喷药时,可以转动固定壳,固定壳转动带动凸型转块在凸型转槽内转动,能够轻调治疗探头的转动角度,从而能够做到对患处周围进行喷药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耳鼻喉科用治疗装置,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设有治疗探头,治疗探头的一侧设有药剂喷头、照明灯和观察头,所述安装块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固定壳,固定壳的一侧为开口设置,固定壳的一侧开设有方形移动槽,方形移动槽内活动安装有移动壳,移动壳的一侧延伸至方形移动槽外并固定安装在治疗探头的一侧,所述安装块的下方设有药剂桶,药剂桶内活动安装有连接软管,连接软管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壳内,并与药剂喷头相连接,所述药剂桶的顶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底端延伸至药剂桶内,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方形移动槽的顶侧内壁上开设有推杆孔,移动壳的顶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杆,推动杆的一侧延伸至推杆孔外,推动杆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一侧延伸至滑动槽外,滑动块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插杆。
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滑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滑动安装在限位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特,未经李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41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硅碳纳米片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传送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