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四翅槐中间根瘤菌及其培养方法、黄芪根瘤菌剂及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5257.7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丽;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G7/06;A01G22/40;C12R1/41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梦泽 |
地址: | 73007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四翅槐 中间 根瘤菌 及其 培养 方法 黄芪 根瘤菌剂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四翅槐中间根瘤菌、黄芪根瘤菌剂及方法和应用,属于微生物菌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四翅槐中间根瘤菌(Mesorhizobiumkowhaii)YS‑1,保藏编号为CGMCCNo.20571,具有结瘤率高、固氮能力强的特性,可显著提高黄芪的总结瘤数、有效结瘤数、结瘤重,减少黄芪种植中化学氮肥的用量,降低氮肥对环境的污染,对生产“绿色食品”及农业的高产、高效、低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菌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四翅槐中间根瘤菌及其培养方法、黄芪根瘤菌剂及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农用微生物效用始终贯穿着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加强农用微生物资源研究与产业应用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化以及农民增收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使用具有环保功能的微生物肥料或者菌剂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性温,味甘,可补气固表,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皂苷、多糖、黄酮类化合物,此外还有叶酸、亚油酸、亚麻酸、胡萝卜苷等成分,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很有效,多糖、皂苷、黄酮是其主要的药效成分。
近年来,随着黄芪药材组分研究的深入,黄芪的开发产品也随之增长,市场需求量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因此,为了追求高产,化学氮肥在黄芪的种植中使用量不断提高,致使黄芪这种豆科作物根系根瘤很少,土著根瘤菌很不容易侵染黄芪根系。作为豆科植物,黄芪能够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其中,根瘤菌能够向黄芪提供其生长所需的氮素而为环境减少施加氮肥所带来的压力,也有减少其成品亚硝酸盐含量的作用。然而,土壤中常常有有一些固氮效率低或无效的土著根瘤菌从而导致共生关系效率降低。因此,筛选和开发固氮效率高而且竞争结瘤效率高的根瘤菌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四翅槐中间根瘤菌及其培养方法、黄芪根瘤菌剂及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四翅槐中间根瘤菌结瘤率高、固氮能力强,可减少黄芪种植中化学氮肥的用量,降低氮肥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四翅槐中间根瘤菌(Mesorhizobium kowhaii)YS-1,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571。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四翅槐中间根瘤菌YS-1的培养方法,将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四翅槐中间根瘤菌YS-1接种到发酵培养基进行培养。
优选的,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甘露醇8~12g/L、磷酸二氢钾0.2~0.3g/L、磷酸氢二钾0.2~0.3g/L、硫酸镁0.15~0.25g/L、氯化钠0.1~0.2g/L和碳酸钙0.2~0.5g/L;pH 6.8~7.2。
优选的,所述培养的条件为:培养温度25~28℃,培养时间3~5d,搅拌转速180~200rpm,通气量为4.5~5m3/h。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芪根瘤菌剂,所述黄芪根瘤菌剂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四翅槐中间根瘤菌YS-1,所述黄芪根瘤菌剂中四翅槐中间根瘤菌YS-1的活菌数不低于1×109CFU/mL。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黄芪结瘤率和/或固氮能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四翅槐中间根瘤菌YS-1或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黄芪根瘤菌剂浸染黄芪种苗,侵染后移栽。
优选的,所述侵染包括:将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四翅槐中间根瘤菌YS-1或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黄芪根瘤菌剂配制成浸染液对黄芪种苗进行浸染;所述浸染液中四翅槐中间根瘤菌YS-1的活菌数不低于1×108CFU/mL。
优选的,所述浸染液的使用方法包括浸泡或喷洒。
优选的,所述浸泡的时间为30~5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未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52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水性印刷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除尘器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