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铁路基的防水隔振微孔弹性体材料及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7054.1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0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肖飞鹏;肖鑫;王嘉宇;李进;宗启迪;侯向导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19/00;E01B2/00;E01B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铁路 防水 微孔 弹性体 材料 及其 结构 | ||
用于高铁路基的防水隔振微孔弹性体材料及其结构,涉及建筑材料与应用领域。微孔弹性体材料,原料按照质量份数:粒径为12目到200目的废旧橡胶粉末23‑32份、主成分为多元醇的聚氨酯胶结料A组分34‑40份、主成分为多异氰酸酯的聚氨酯胶结料B组分30‑35份、聚氨酯消泡剂0.6‑1.0份。本发明微孔弹性体材料具有较高的模量、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减振隔振性能。路基防水、隔振结构用于铁路路基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土基、基床底层、基床表层、微孔弹性体材料防水隔振层、沥青或水泥混凝土支撑层和上部结构,防水隔振层作现场浇筑使用时的布设方法:设置模具;剪切搅拌配置混合物;浇筑防水隔振层。用于高铁路基,使得路基具有良好的防水、隔振性能,可有效减缓路基劣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与应用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高铁路基的废旧橡胶粉与聚氨酯复合的防水、隔振微孔弹性体材料与结构。
背景技术
振动荷载和雨、雪、霜冻等天气状况伴随的路基含水量上升是两种导致路基性能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高铁列车运营速度和频率的增加,由振动荷载和水分下渗引起的路基泥化、不均匀沉降或冻胀等病害将严重减损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并导致交通安全隐患。
引入高性能路基防水、隔振结构是提升路基在长期交通荷载作用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耐久性的有效措施。目前常见的高铁路基防水结构层材料为水泥基材料、沥青混合料、橡胶沥青碎石防水封层等,其中水泥基材料包括普通水泥混凝土、纤维混凝土、混凝土加钢筋网片等,但脆性大易开裂、存在大量结构缝,因此变形适应能力差,易劣化轨道结构服役状态,同时隔振效果差。而沥青混凝土、橡胶沥青碎石防水封层材料虽然具备良好的防水抗渗性能与一定的隔振能力,但在严寒、温度变化范围大的等环境条件下的工作性能欠佳应变,时常由于低温性能不足出现裂缝等病害,难以保证路基的长期防水需求。
聚氨酯是一种由聚酯(或聚醚)与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聚合而成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拥有优异的加工、防水抗渗及减振性能。而废旧橡胶粉末则是一种玻璃化温度较低低的完全无定形弹性粉末,用作改性剂时可一定程度改善原始材料的高低温性能、弹性恢复性能、抗疲劳性能、摩擦性能和粘结力,在目前被认作是发展废旧橡胶轮胎循环经济的一种具有良好前景和巨大社会效益的利用形式,已经推广应用到诸多不同的领域。
废旧橡胶粉末填充热塑性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可以显著降低将聚氨酯用于土木、建筑、交通领域的成本。目前已报道的废旧橡胶粉末填充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包括硬质和软质泡沫以及弹性体,其中弹性体具备作为防水、隔振结构在路基中起到支撑、缓冲和防水抗渗作用的可能性,但现存的废旧橡胶粉末填充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模量普遍较低,难以作为结构层支撑上部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延伸性、耐候性和加工性能的高铁路基防水、隔振用废旧橡胶粉与聚氨酯复合的防水、隔振微孔弹性体材料,规定其制备方法,并提供基于该微孔弹性体材料的高铁路基防水、隔振结构和布设方式,以解决现有路基防水、隔振材料及其结构的长期防水抗渗及隔振性能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一个目的可通过下列基础方案来实现:
一种废旧橡胶粉与聚氨酯复合的防水、隔振微孔弹性体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
粒径为12目到200目的废旧橡胶粉末23-32份、主成分为多元醇的聚氨酯胶结料A组分34-40份、主成分为多异氰酸酯的聚氨酯胶结料B组分30-35份、聚氨酯消泡剂0.6-1.0份。所述聚氨酯胶结料为双组分非水性聚氨酯,抗拉强度口15Mpa,断裂伸长率>20%,70℃粘结拉拔强度>2Mpa。
作为优选,制备原料的重量份数:粒径为80目的废旧橡胶粉末30份、主成分为多元醇的聚氨酯胶结料A组分38.45份、主成分为多异氰酸酯的聚氨酯胶结料B组分30.75份、聚氨酯消泡剂0.8份。(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70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