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滥用的锂电池模块及其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7261.7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7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褚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亮通信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10/42;H01M50/204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郭清秀 |
地址: | 2005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滥用 锂电池 模块 及其 充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滥用的锂电池模块;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部安装有若干组电池单体,若干组所述电池单体的之间分别设有电池支架,所述安装底座的两端分别设有拉板,一侧所述拉板上固定安装有LECU板,还包括一种耐滥用的锂电池模块的充电方法,S1、对电池组进行恒流‑恒压方法充电,以I0对电池组进行恒流充电至V0*电池单体数量,然后转为恒压充电至电流减小到0.05C截止,其中I0优选0.5C‑1C,V0优选3.45V‑3.55V,S2、对电池组进行恒压充电,电压设置为V1,此电压进行不间断的充电,其中V1小于V0,优选3.4‑3.45V;本发明在电池单体失效的情况下,仍能正常进行充电和和使用,保障电池组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滥用的锂电池模块,还涉 及一种耐滥用的锂电池模块的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及采用有机易燃电解液体系,当发生误用或滥用 时,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热失控,会引发安全事故,特别对于动力电池系统的 电池组,若各单体处于非均衡状态,则对某一特定电池单体,无异于处于滥 用状态,该电池单体的不安全可能引起整个电池组的不安全,因此对电池体 系的安全性研究已成为当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众多引发安全事故的情况中,充电过程发生的安全问题占比40%-50%, 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在充电过程中单只电池发生过充而造成的。锂电过充将 会导致多方面的严重后果,比如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受到破坏而恶化循环寿 命、加剧电解液在正极表面的氧化而引发热失控、以及负极析锂而引发短路/ 热失控等安全性问题。而在所有的解决方案中,控制充电电压是锂电池唯一 的防过充保护措施。然而市面上各种的锂电池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1399386B所公开的一种锂电池包及其充电方法,其 虽然实现了监控整个充电过程,所以这种锂电池包只需用适配器或普通的充 电器就可以被充电,而不需要用只能提供特定充电参数的充电器,于是一个 充电设备可以给不同的锂电池包充电,方便而经济。另外,由于在符合本发 明的锂电池的充电方法的过程中,控制部分是在电池包内部完成的,而执行 部分则是在适配器中实现,因此这种在电池包对其自身充电过程控制的方法 将会更加准确、快捷和安全,充电性能更加可靠,但是并未解决现有锂电池模组中的电池单体失效的情况下,不能按正常充电方法进行充电和整车使用 的锂电池模块及其充电方法,不能有效的保障电池组在大型串并联应用场景 中的应用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滥用的锂电池模块及其充电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滥用的锂电池模块及其充电方法,以解决 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滥用的锂电池模块, 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上部固定插接安装有若干组电池单体,若干 组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分别固定设有连接板,若干组所述电池单体之间通过 所述连接板进行相互电性连接,若干组所述电池单体的之间分别固定设有电 池支架,所述安装底座的两端分别设有拉板,所述拉板、所述电池单体和所 述电池支架的底部固定缠绕有钢带,一侧所述拉板上固定安装有LECU板,两 侧所述拉板上分别设有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所述LECU板的输出端与所述正极电极片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单体均为自均衡电池,所述自均衡电池由 含铁的锂基化合物作为主要正极材料,且在3.7V-3.95V的电压下,耐受持续 的恒流充电,所述LECU板仅具备数据采集功能。
优选的,若干组所述电池单体的个数大于等于四只,若干组所述电池单 体是串并联的充电电池。
优选的,若干组所述电池单体中的电池在部分损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 LECU板能不改变电压范围并正常使用。
优选的,所述自均衡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中的含铁的锂基化合物的含量 大于90%。
优选的,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电池单体之间贴合连接有弹性橡胶垫和导 热片,所述导热片采用的是铝制导热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亮通信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通亮通信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72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