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死点的振荡水翼式潮流能发电结构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2038.1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3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何广华;赵志谦;杨豪;汪鹏;莫惟杰;王威;朱一舟;谢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F03B13/18 | 分类号: | F03B13/18;F03B13/26;F03B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7 | 代理人: | 迟芳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死点 振荡 水翼式 潮流 发电 结构 | ||
1.一种无死点的振荡水翼式潮流能发电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板(1)、传动杆(2)、转轮(3)、弹性滑块体(4)和两个水翼片(5),所述立板(1)竖直设置,传动杆(2)、转轮(3)和弹性滑块体(4)均设置在立板(1)同一侧面上,弹性滑块体(4)与立板(1)滑动配合,转轮(3)设置在弹性滑块体(4)的下方;
所述传动杆(2)包括长杆体(2-1)、中杆体(2-2)、短杆体(2-3)、第一轴体(2-4)、第二轴体(2-5)、第三轴体(2-6)和第四轴体(2-7),长杆体(2-1)的一端铰接有两个水翼片(5),长杆体(2-1)通过第一轴体(2-4)与立板(1)相铰接,长杆体(2-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体(2-5)与中杆体(2-2)的一端相铰接,第三轴体(2-6)依次穿过中杆体(2-2)的另一端和短杆体(2-3)一端后设置在转轮(3)的外侧面上,短杆体(2-3)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轴体(2-7)与弹性滑块体(4)相铰接,转轮(3)轮中心至第四轴体(2-7)轴心之间的距离、转轮(3)轮中心至第二轴体(2-5)轴心之间的距离以及转轮(3)轮中心至第一轴体(2-4)之间的距离依次递减;
所述弹性滑块体(4)包括上滑座(4-1)、直线光轴(4-2)、滑块(4-3)、下滑座(4-4)、上弹簧(4-5)和下弹簧(4-6),所述上滑座(4-1)和下滑座(4-4)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立板(1)的侧面上,上滑座(4-1)和下滑座(4-4)之间设置有直线光轴(4-2),滑块(4-3)套装在直线光轴(4-2)上且其沿直线光轴(4-2)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上弹簧(4-5)套装在直线光轴(4-2)上且其处于上滑座(4-1)和滑块(4-3)之间,下弹簧(4-6)套装在直线光轴(4-2)上且其处于下滑座(4-4)和滑块(4-3)之间;
转轮(3)上所加工的销轴定位孔的偏心距为0.4倍弦长,滑块(4-3)的行程为0.8倍弦长,短杆体(2-3)与中杆体(2-2)长度比为3:2;弦长为水翼片(5)上前缘点与后缘点之间的直线距离D,通过立板(1)、传动杆(2)、转轮(3)和弹性滑块体(4)相配合能够实现两个水翼片(5)全程无死点的振荡过程,具体尺寸要求为水翼片(5)升沉运动幅值为两倍弦长,水翼片(5)轴体至第一轴体(2-4)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轴体至第二轴体之间的距离之比等于水翼运动幅值与转轮(3)直径之比,水翼片(5)轴体至第一轴体(2-4)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轴体(2-4)至第二轴体(2-5)之间的距离之比等于水翼运动幅值与转轮(3)直径之比值为5:2,依此比例,水翼片(5)两倍弦长的升沉运动使第二轴体(2-5)产生的运动行程为0.8D,转轮(3)上销轴定位孔的偏心距为第二轴体(2-5)运动幅值的一半,即0.4D,短杆体(2-3)长度为滑座长度、两倍偏心距、零件最小安装间距、滑块(4-3)安装长度、上弹簧(4-5)最小长度之和,其中短杆体与中杆体长度之比为3:2,机构运动到死点位置时,上弹簧(4-5)与短杆(2-3)不共线,短杆(2-3)与上弹簧(4-5)轴线具有夹角,上弹簧(4-5)弹力在此夹角下向短杆(2-3)传递一个分力,该分力与转轮(3)轴心不共线,即转轮(3)与短杆体(2-3)轴线存在偏心距,上弹簧(4-5)通过该偏心距对转轮(3)施加力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点的振荡水翼式潮流能发电结构体,其特征在于:立板(1)的侧面上加工有配合上滑座(4-1)的第一弧形滑道(6),立板(1)的侧面上加工有配合下滑座(4-4)的第二弧形滑道(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死点的振荡水翼式潮流能发电结构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滑道(6)和第二弧形滑道(7)对应的圆心角相等,第一弧形滑道(6)对应的圆心角小于或等于1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无死点的振荡水翼式潮流能发电结构体,其特征在于:长杆体(2-1)、中杆体(2-2)和短杆体(2-3)长度比为9: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点的振荡水翼式潮流能发电结构体,其特征在于:长杆体(2-1)的一端加工有连接孔(9),连接孔(9)内穿设有第五轴体(8),第五轴体(8)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水翼片(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死点的振荡水翼式潮流能发电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水翼片(5)长条形片体,水翼片(5)的纵向截面形状为柳叶形,水翼片(5)的一侧为宽头侧,水翼片(5)的另一侧为窄头侧,水翼片(5)内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与第五轴体(8)相配合的内孔(10),内孔(10)靠近水翼片(5)的宽头侧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20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