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然修复改良土壤的农用植物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2674.4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6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春霞;付徐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福缘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14 | 分类号: | C09K1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 修复 改良 土壤 农用 植物 酵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自然修复改良土壤的农用植物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利用植物酵素发酵技术研发而成,是经过微生物初次发酵、数次添加菌种、历经三年多次再生发酵而制得的产品。
(1)将天然植物原材料、糖、福缘地土壤修复农用植物酵素菌种、水按照(1.5-4)∶(0.6-1.8)∶(0.5-1)∶(9-10)的比例,进行为期1个月的自然发酵;
(2)根据首轮发酵的植物酵素发酵液的发酵情况按照:土壤修复型农用植物酵素初级发酵液、糖、福缘地土壤修复农用植物酵素菌种,10∶(0.5-1.2)∶(0.5-1)的比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自然发酵;
(3)根据二次发酵的植物酵素发酵液的发酵情况按照:土壤修复型农用植物酵素二次发酵液、糖、福缘地土壤修复农用植物酵素菌种,(9-10)∶(0.5-08)∶(0.5-1)的比例,进行为期8个月的自然发酵;
(4)根据三次发酵的植物酵素发酵液的发酵情况按照:土壤修复型农用植物酵素三次发酵液、糖、福缘地土壤修复农用植物酵素菌种,(9-10)∶(0.5-0.8)∶(0.5-1)的比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然发酵;
(5)根据四次发酵的植物酵素发酵液的发酵情况按照:土壤修复型农用植物酵素四次发酵液、糖、福缘地土壤修复农用植物酵素菌种、水,(9-10)∶(0.5-1)∶(0.5-1)∶(9-10)的比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然发酵;
(6)根据五次发酵的植物酵素发酵液的发酵情况按照:土壤修复型农用植物酵素五次发酵液、糖、福缘地土壤修复农用植物酵素菌种、水,(9-10)∶(0.5-1)∶(0.5-1)∶(9-10)的比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然发酵;
(7)根据六次发酵的植物酵素发酵液的发酵情况按照:土壤修复型农用植物酵素六次发酵液、福缘地土壤修复农用植物酵素菌种,(9-10)∶(1-2)的比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然发酵,制成土壤修复型农用植物酵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修复改良土壤的农用植物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所述天然植物原材料为新鲜的蔬菜蔬菜、植物的根茎叶:水葫芦果实及根茎、大白菜叶片及根茎、萝卜叶片及根茎、地瓜果实及叶片、土豆果实及根茎各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修复改良土壤的农用植物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所述土壤修复农用植物酵素菌种为本公司历经七年经过数百次的生物提纯、排列组合、自然发酵培育而成的。其主要成分为:酵母菌群、孢杆菌群、乳酸菌群和丝状真菌、双岐菌、放线菌、醋酸菌、泾阳链霉菌等组成的有益酵素微生物菌群及其衍生物、米曲霉、黑曲霉、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及所产生的微生物酶,在提高土壤酶的活性同时又具有抑菌杀虫、分解重金属、抗生素的功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修复改良土壤的农用植物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其特征在于:复合微生物菌群产生的多种氨基酸具有的酸碱缓冲作用,有效调节土壤pH,增强土壤的缓冲能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修复改良土壤的农用植物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为通过植物酵素的生物催化作用,促进重金属的分解转化,使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转化为可供吸收利用的有效成分,达到分解重金属的效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修复改良土壤的农用植物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效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提高其活性,促进土壤中蚯蚓等有益动物的生长繁殖,增强了土壤动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作用功能,提高了土壤生物活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修复改良土壤的农用植物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为通过植物酵素的生物催化作用,使不溶性的养分溶解为可溶性的养分,促进土壤中有机质分解、腐殖质合成、养分转化和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福缘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福缘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267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