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时序作战环的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3517.5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9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克巍;贾妮萍;李际超;杨志伟;陈文豪;姜江;葛冰峰;孙建彬;夏博远;姜九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1/04;G06F11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融智邦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5 | 代理人: | 吴强 |
地址: | 4100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时序 作战 装备 体系 效能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时序作战环的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作战过程中红蓝双方装备及其性能指标、装备间连接关系;将装备划分为侦察装备S、决策装备D、打击装备A、目标装备T四种类型,将各个装备抽象为节点,分析不同装备节点间关联关系及其存在的时间,构建装备体系中存在的时序作战环;基于时序作战环构建装备体系动态网络结构;对所述装备体系动态网络结构进行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本发明考虑到装备体系的动态性,在静态作战环的基础上拓展出时序作战环,然后基于体系动态网络结构进行体系作战效能计算,对体系作战效能随时间的演化进行分析,在动态网络描述贴近作战现实的情况下,其评估效果更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体系效能评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时序作战环的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信息技术和其他军事高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作战样式,使得战争不再强调装备本身的性能,而是强调联合各类武器装备间的协同作战和配合关系。在实际作战过程中,武器装备间的交联耦合性越来越强,存在着大量的动态信息交互,要求在体系建模评估过程中考虑装备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面向作战过程开展装备体系研究。
装备体系评估的基础是进行体系建模,当前主流的方法之一是基于网络的方法,即将装备实体抽象为网络节点,装备之间的关联关系抽象为网络中的边,它在描述装备间的关联关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反映复杂体系的网络化特性,并且已经被广泛地认可和接受。然而,这种建模方法大都是停留在静态建模的层面,即只考虑了装备间是否有能力连通,而忽略在在实际作战过程中,装备的连边是否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即忽略了体系对抗过程中网络的动态特性,这种基于网络的建模方法只能面向静态体系能力建设,而无法面向装备作战运用对装备体系的能力进行分析。如国防科大谭跃进教授团队提出的基于作战环的网络建模方法,它假设网络上节点间的不同连接关系是持续不断、始终存在、并且是可传递的,这种对体系交互关系的简化在描述体系作战过程、分析体系演化特征等方面遇到了挑战。根据这种方法评估得到作战过程中贡献较高的装备,有时尽管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在战场中很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法与其他装备及时交互,从而不能满足实际作战需求。因此,对装备作战体系效能进行建模评估时,须考虑装备间实际动态的交互影响关系,对体系动态作战过程进行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考虑装备间动态的交互影响时,怎样对装备作战体系效能进行建模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作战环的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时序作战环的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作战过程中红蓝双方装备及其属性和装备间链接关系;
步骤2:将装备划分为侦察装备S、决策装备D、打击装备A、目标装备T 四种类型,将各个装备抽象为节点,分析不同装备节点间链接关系及其存在的时间,构建出各时刻装备体系中存在的时序作战环;
步骤3:根据时间的推进基于时序作战环构建装备体系动态网络结构;
步骤4:对所述装备体系动态网络结构进行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时序作战环的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装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作战过程中红蓝双方装备及其属性和装备间链接关系;
时序作战环构建单元:用于将装备划分为侦察装备S、决策装备D、打击装备A、目标装备T四种类型,将各个装备抽象为节点,分析不同装备节点间链接关系及其存在的时间,构建装备体系中存在的时序作战环;
动态网络构建单元:基于时序作战环构建单元所构建的时序作战环来构建装备体系动态网络结构;
效能评估单元:用于对动态网络构建单元所构建出的装备体系动态网络结构进行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3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砷化镓太阳电池上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护肤品包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