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尘聚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3736.3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3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潘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利康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1/02 | 分类号: | B01D51/02;B01D5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陈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尘 装置 | ||
1.一种微尘聚并装置,包括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有导流通道(30)、聚并通道(40)和整流稳流通道(50);
所述导流通道(30)的出口与所述聚并通道(40)的入口连接,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入口与所述聚并通道(40)的出口连接;
所述聚并通道(40)的内壁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扰流钝体叶片(41),用于控制所述聚并通道(40)内的粉尘气流,以形成涡流和回流;
所述导流通道(30)内设有若干第一导流钝体(31),所述第一导流钝体(31)的表面为流线形曲面,用于导匀所述导流通道(30)内的粉尘气流;
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内设有若干无缝钝体(51),所述无缝钝体(51)的顶端与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上内壁存在间隙,底端通过若干垫高块(60)与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下内壁连接,相邻两所述垫高块(60)之间设有用于通入粉尘气流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内还设有若干第二导流钝体(52);
所述第二导流钝体(52)的顶端与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上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导流钝体(52)的底端与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下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尘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钝体(52)的顶端为流线形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垫高块(60)之间预设间隙以第一通气孔(53),所述第一通气孔(53)的入口朝向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入口,所述第一通气孔(53)的出口朝向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30)的横截面形状和所述聚并通道(40)的横截面形状均与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钝体叶片(41)包括底座(412)和与所述底座(412)连接的折弯部(411),所述底座(412)与所述聚并通道(40)的内壁贴合连接,所述折弯部(411)朝向所述聚并通道(40)的出口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钝体叶片(41)设置在所述聚并通道(40)的上内壁和/或下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隔板(20),若干所述隔板(20)将所述壳体(10)分隔为多个相互平行气流通道;
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三个部分,所述三个部分分别为导流通道(30)、聚并通道(40)和整流稳流通道(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尘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钝体叶片(41)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板(20)的表面;
所述扰流钝体叶片(41)设置在所述隔板(20)上的高度为1~5cm;
相邻两所述隔板(20)之间的间距为所述扰流钝体叶片(41)高度的2.5~9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利康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利康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37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电电路及供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隔声降噪功能的保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