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绳系飞网捕获非合作目标的碰撞中心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5471.0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6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侯新宇;张校祯;黄攀峰;刘正雄;董刚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7;G06N3/08;B64G4/0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凯多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0 | 代理人: | 刘新琼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绳系飞 网捕 合作 目标 碰撞 中心 估计 方法 | ||
1.一种绳系飞网捕获非合作目标的碰撞中心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空间绳系飞网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模型;
空间绳系飞网机器人系统包括四个可机动单元;
空间绳系飞网机器人系统采用弹簧-质杆动力学模型,空间绳系飞网的每个系绳节点的质量表示为:
其中,i表示飞网中的节点,mCM表示可机动单元质量,ρ是飞网绳段材料的密度,A是飞网绳段的横截面积,l是飞网中未伸长的网格边长;
飞网相邻质点间的系绳拉力矢量表示为:
其中,是从第i个节点到第j个节点的单位向量,ri是飞网相邻质点间实际长度;Fi=(k(l-l0)+βkv)表示飞网相邻质点间的系绳拉力大小,l0是每个飞网网格绳段的实际长度,k是飞网绳段的弹性系数,k=EA/l0,E是飞网绳段材料的杨氏模量,β是飞网绳段的阻尼系数,ξ是飞网绳段材料的阻尼比,ν是网格末节点所在轴向相对速度的映射;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飞网中每个质点的动力学方程为:
miai=∑Fi+Fext (3)
其中,ai是质点运动加速度,∑Fi是每个质点系绳拉力之和,Fext表示重力和碰撞力之和;
四个可机动单元的动力学模型为:
mCMaCM=Fj1+Fj2+Fext (4)
其中,Fj1和Fj2分别表示与可机动单元相连接的两段绳子的拉力;
步骤2:设计可机动单元系绳拉力观测器;
可机动单元非线性系统定义为:
其中,为可机动单元加速度,ΣF表示与可机动单元相连接的绳子所受的拉力之和,u为可机动单元的控制输入,d为未知外部扰动的不确定性影响;
设定义流形为:
其中,β(x1,x2)为待选额外补偿函数;x是定义的流形中的未知量,和分别为可机动单元的速度和加速度;是d的估计值;
设z为系统扰动估计误差,则
进一步得到四个可机动单元构成的非线性系统:
其中,为可机动单元的速度,w1为外部扰动的估计值;
定义e1为跟踪误差且e1=x1-xd1,则引入虚拟控制量定义e2为跟踪误差且e2=x2-αq,由此得:
x2=e2+αq (9)
设计扰动估计自适应律w及额外补偿项β(x1,x2),使流形保持不变,对系统扰动估计误差z求导得:
定义扰动估计自适应律w为:
将式(12)带入式(11)中得:
步骤3:计算碰撞时刻可机动单元拉力突变峰值;
根据步骤2中观测得出的可机动单元系绳突变拉力,得到干扰力与拉力峰值分离表达式为:
Ff=f(xtd)=Fd+F (14)
Fd=f(x0) (15)
F=Ff-Fd (16)
其中,Ff表示可机动单元突变时刻峰值,f(xtp)表示拉力观测器,Fd表示耦合干扰力,F表示突变时刻拉力,f(x0)表示非碰撞时刻系绳拉力观测器;
步骤4:基于BP神经网络飞网碰撞训练过程如下:
假定空间绳系飞网为正方形,大小为Q*Q,飞网网格边长为S;在飞网中取P个样本点;
训练样本集Fp为:
Fp=[F1k,F2k,F3k,F4k] (17)
其中,F1k,F2k,F3k,F4k分别表示样本集中碰撞时刻四个可机动单元拉力突变峰值,k代表样本序号,k=1,2,...P;
神经网络参数为:
A=[F11,F21,F31,F41] (18)
Hinj=Fp*W1+b1 (19)
Houtj=Hinjg(x) (20)
X=Houtj*W2+b2 (21)
Y=Houtj*W2+b2
其中,A为抽取的样本矩阵,Hinj为隐藏层输入矩阵,Houtj为隐藏层输出矩阵,W1表示输入层到隐藏层权值,b1表示输入层到隐藏层参数,W2表示隐藏层到输出层权值,b2表示隐藏层到输出层参数,为激活函数,X,Y表示样本输出层,即碰撞中心点的位置坐标;
误差反向传播调整各层权值:
其中,E为误差,xt为样本期望坐标,Xt为实际输出坐标;
采用梯度下降法使误差趋近极小值:
训练样本集权值更新:
其中,Wji表示第i层到第j层权值输出权值,△Wji表示输出层权值调整量;
步骤5:空间绳系飞网与刚性目标碰撞时,向训练完成的BP神经网络输入步骤3计算得到的可机动单元系绳拉力突变峰值,BP神经网络通过迭代计算,输出碰撞中心点位置坐标(X,Y)。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绳系飞网捕获非合作目标的碰撞中心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10,S=20,P=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547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