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脉冲充放电测试的动力电池内阻构成分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236057.1 申请日: 2021-03-03
公开(公告)号: CN113093038B 公开(公告)日: 2022-08-05
发明(设计)人: 尹德友;倪计民;吴广新;戚正刚;石秀勇 申请(专利权)人: 同济大学;上海大学
主分类号: G01R31/389 分类号: G01R31/389
代理公司: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代理人: 何文欣
地址: 200092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脉冲 放电 测试 动力电池 内阻 构成 分析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脉冲充放电测试的动力电池内阻构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1)、对动力电池进行充放电,调节至所需要测试的SOC值,并搁置1小时±1分钟,测量并记录开路电压值Uoc

(2)、使用交流电阻测试仪测试,并记录得到动力电池的交流内阻值R0

(3)、对动力电池以I1的恒定电流脉冲放电10秒±0.5秒,并以Δt的固定时间间隔记录放电过程的动力电池端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获得脉冲放电过程端电压时间序列{Udi},其中I1为1C至10C倍率之间对应的电流值,Δt不大于0.001秒,Udi代表脉冲放电过程动力电池端电压时间序列中第i个端电压值;

(4)、将动力电池搁置40秒±1秒,测量并记录搁置结束时刻开路电压值Uod

(5)、对动力电池以I2的恒定电流脉冲充电10秒±0.5秒,并以Δt的固定时间间隔记录充电过程的动力电池端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获得脉冲充电过程端电压时间序列{Uci},其中I2为1C至5C倍率之间对应的电流值,Δt不大于0.001秒,Uci代表脉冲充电过程端电压时间序列中第i个端电压值;

(6)、结合步骤S2获得的交流内阻值R0,分析步骤(3)获得的脉冲放电过程端电压时间序列{Udi},获得脉冲放电过程动力电池的电化学极化内阻值Rde和浓差极化内阻值Rdm

(7)、结合步骤S2获得的交流内阻值R0,分析步骤(5)获得的脉冲充电过程端电压时间序列{Uci},获得脉冲充电过程动力电池的电化学极化内阻值Rce和浓差极化内阻值Rcm

所述步骤(6)的具体操作步骤:

(6.1)、基于脉冲放电过程端电压时间序列{Udi},将每一个端电压值减去与之相邻的后一个端电压值得到脉冲放电过程端电压差值时间序列{ΔUdi},其中ΔUdi代表脉冲放电过程动力电池端电压差值时间序列中第i个端电压差值:

ΔUdi=Udi-Ud(i+1) (1)

(6.2)、基于脉冲放电过程端电压差值时间序列{ΔUdi},按顺序分别将每一个端电压差值与第1个端电压差值ΔUd1相互比较,直至获得首先满足ΔUdkfΔUd1这一条件的第k个端电压差值ΔUdk并记录k值,其中f为处于0.1至0.5之间的固定值;

(6.3)、计算脉冲放电过程动力电池的电化学极化内阻值Rde

Rde=(Uoc-Udk)/I1-R0 (2)

式中Uoc代表步骤(1)获得的开路电压值;Udk代表脉冲放电过程动力电池端电压时间序列中第k个端电压值,k值由步骤(6.2)获得;I1为步骤(3)中的脉冲放电电流值;R0为步骤(2)获得的交流内阻值;

(6.4)、计算脉冲放电过程动力电池的浓差极化内阻值Rdm

Rdm=(Uoc-Udn)/I1-R0-Rde (3)

式中Uoc代表步骤(1)获得的开路电压值;Udn代表脉冲放电过程动力电池端电压时间序列中最后一个端电压值;I1为步骤(3)中的脉冲放电电流值;R0为步骤(2)获得的交流内阻值;Rde为步骤(6.3)获得的脉冲放电过程动力电池的电化学极化内阻值。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脉冲充放电测试的动力电池内阻构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的具体操作步骤:

(7.1)、基于脉冲充电过程端电压时间序列{Uci},从第2个端电压值开始,将每一个端电压值减去与之相邻的前一个端电压值得到脉冲充电过程端电压差值时间序列{ΔUci},其中ΔUci代表脉冲充电过程动力电池端电压差值时间序列中第i个端电压差值:

ΔUci=Uc(i+1)-Uci (4)

(7.2)、基于脉冲充电过程端电压差值时间序列{ΔUci},按顺序分别将每一个端电压差值与第1个端电压差值ΔUc1相互比较,直至获得首先满足ΔUcspΔUc1这一条件的第s个端电压差值ΔUcs并记录s值,其中p为处于0.1至0.5之间的固定值;

(7.3)、计算脉冲充电过程动力电池的电化学极化内阻值Rce

Rce=(Ucs-Uod)/I2-R0 (5)

式中Uod代表步骤(4)获得的开路电压值;Ucs代表脉冲充电过程动力电池端电压时间序列中第s个端电压值,s值由步骤(7.2)获得;I2为步骤(5)中的脉冲充电电流值;R0为步骤(2)获得的交流内阻值;

(7.4)、计算脉冲充电过程动力电池的浓差极化内阻值Rcm

Rcm=(Ucn-Uod)/I2-R0-Rce (6)

式中Uod代表步骤(4)获得的开路电压值;Ucn代表脉冲充电过程动力电池端电压时间序列中最后一个端电压值;I2为步骤(5)中的脉冲充电电流值;R0为步骤(2)获得的交流内阻值;Rce为步骤(7.3)获得的脉冲充电过程动力电池的电化学极化内阻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上海大学,未经同济大学;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605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