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脉留置针穿刺封管训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6060.3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3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肖晓红;尚婉媛;周勇;周静;徐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徐永雷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留置 穿刺 训练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静脉留置针穿刺封管训练装置,包括模拟加压式储液容器、加压装置和软皮条,所述模拟加压式储液容器为双层结构,模拟加压式储液容器包括硬质外壳和柔性内胆,硬质外壳设有外壳接口,柔性内胆设有内胆接口,所述内胆接口从外壳接口伸出并连接加压装置;所述内胆接口处的外壁与外壳接口处的内壁密封连接,使硬质外壳与柔性内胆之间构成血液腔,所述血液腔内灌注有模拟血液;所述软皮条固定在硬质外壳的外表面上,软皮条两端穿过硬质外壳与血液腔连通。本发明可以在血液腔内模拟出人体血管中的压力,提高训练的真实感;软皮条供实习护士及护生锻炼穿刺操作,静脉留置针穿刺置入软皮条之后,又可供实习护士及护生锻炼正压封管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教学用训练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静脉留置针穿刺封管训练装置,属于教学器械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经浅静脉穿刺留置针静脉用药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它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其中的穿刺技术和封管技术是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减少医患纠纷和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廷长置管时间,防止置管并发症。静脉留置针穿刺时要成功率高,以减轻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痛苦,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每次输液结束均需进行封管操作,且要求正压封管,以保证留置针延长管内无回血,减少医患纠纷。
但从目前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护士虽然能够掌握穿刺和封管操作的理论要求,但实际操作的差异性较大,存在穿刺时紧张而导致成功率低以及封管不到位而导致留置针延长管内仍有回血的情况,易造成凝血堵管,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易引起患者不满意。
为了使实习护士及护生更好地掌握穿刺和封管技术,有必要设计一种静脉留置针穿刺封管训练装置,以便于让实习护士及护生能够反复训练,提高操作能力和操作技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封管训练装置。
按照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静脉留置针穿刺封管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加压式储液容器、加压装置和软皮条,所述模拟加压式储液容器为双层结构,模拟加压式储液容器包括硬质外壳和柔性内胆,硬质外壳设有外壳接口,柔性内胆设有内胆接口,所述内胆接口从外壳接口伸出并连接加压装置;所述内胆接口处的外壁与外壳接口处的内壁密封连接,使硬质外壳与柔性内胆之间构成血液腔,所述血液腔内灌注有模拟血液;所述软皮条固定在硬质外壳的外表面上,软皮条两端穿过硬质外壳与血液腔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外壳的外表面上凹设有固定槽,固定槽沿线设置有至少一个带有穿孔的约束扣,所述约束扣一体固定在硬质外壳上,所述软皮条半嵌于固定槽内并通过约束扣固定,固定槽两端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一端连通血液腔,另一端与软皮条端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头为插入后自动密封的快速接头,软皮条端部与快速接头活动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充气气囊、充气管和压力计,所述充气气囊的开口安装阀门,所述阀门的另一接口连接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与柔性内胆的内胆接口相连接,所述压力计安装在充气管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皮条是由废弃的输液皮条裁剪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内胆采用输液软袋,所述硬质外壳的形状设置为与柔性内胆形状匹配的扁平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外壳和软皮条均为透明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接口处的外壁与外壳接口处的内壁采用密封塞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塞固定在外壳接口内,所述外壳接口配有密封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拟加压式储液容器的外壁上设置有多根软皮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儿童医院,未经南京市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60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跟随行驶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 下一篇:车辆跟随行驶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