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防倾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8321.5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2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炎;金建平;金森;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1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倾倒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防倾倒装置,包括若干桥梁减震座、两个支座、桥主梁、连接梁、前摆臂、后摆臂和两个减震装置,所述两个支座分别设在盖梁的前后两端上,前方所述的支座上设有前摆臂,后方所述的支座上设有后摆臂,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前摆臂和后摆臂的自由端连接,所述连接梁与桥主梁连接,所述前摆臂还通过一减震装置与前方所述的支座连接,所述后摆臂还通过一减震装置与后方所述的支座连接,所述盖梁与桥主梁的下端之间设有桥梁减震座,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不易出现位移,可靠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桥主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桥梁防倾倒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虽然地震是偶然事件,但一旦发生地震,将给建筑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地震破坏程度的不同导致后期恢复原有结构功能所需的维修加固成本也将有所不同。随着人们对历年地震灾害资料的统计分析,越来越重视结构的结构抗震与减隔震设计,通过采用一些减隔震措施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根据已有的地震灾害资料可知,由地震作用所导致的结构横向落梁时有发生,究其主要原因是结构设计时横向限位措施不到位,如缓冲消能措施、横向挡块等。为了有效避免或减少桥梁结构的横向落梁事故,仍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亟待开展,现已成为土木工程抗震与减隔震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
在过大的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主梁在横桥向上易产生较大的横向位移,主梁将直接与盖梁上所设置的横向约束位移措施如抗震挡块和缓冲消能措施等发生接触或碰撞。通常是以破坏横向约束位移措施如抗震挡块和缓冲消能措施等为代价来防止桥梁结构主梁的落梁事故。现有的大多数桥梁结构抗震挡块装置主要依靠装置自身变形破坏来抵御地震灾害,震后结构的可复位性相对较差,不能重复使用。另外,当主梁发生横向位移时,并撞击某一侧抗震挡块时,不能由两侧抗震挡块共同承担冲击力,从而单侧的抗震挡块所承受的冲击力大大增加,容易造成横向落梁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桥梁防倾倒装置,能够重复使用,降低横向落梁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桥梁防倾倒装置,包括若干桥梁减震座、两个支座、桥主梁、连接梁、前摆臂、后摆臂和两个减震装置,所述两个支座分别设在盖梁的前后两端上,前方所述的支座上设有前摆臂,后方所述的支座上设有后摆臂,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前摆臂和后摆臂的自由端连接,所述连接梁与桥主梁连接,所述前摆臂还通过一减震装置与前方所述的支座连接,所述后摆臂还通过一减震装置与后方所述的支座连接,所述盖梁与桥主梁的下端之间设有桥梁减震座。
作为优选,所述桥主梁的下端设有若干上连接座,所述上连接座的下端均设有支柱体,所述支柱体的下端均设有与连接梁固定连接的下连接座。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管体、轴体、弹簧、第一挡体和第二挡体,所述管体内设有两个挡圈,所述轴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位于两个挡圈内的滑动体,所述轴体上套设有第一挡体、第二挡体和弹簧,所述弹簧位于第一挡体和第二挡体之间,所述管体靠近支座的一端设有安装座。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体的直径大于轴体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挡体和第二挡体的外端分别抵接在相应的挡圈上。
作为优选,所述前摆臂的自由端设有腰形孔I,所述腰形孔I内设有滑动轴I,所述滑动轴I上设有与连接梁连接的U形座I。
作为优选,所述后摆臂的自由端设有腰形孔II,所述腰形孔II内设有滑动轴II,所述滑动轴II上设有与连接梁连接的U形座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83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缸驱动用夹持拆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网络路由器用节能型信号范围增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