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MTO催化制备罗汉柏木烷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8827.6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4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凯;张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9/453 | 分类号: | C07C49/453;C07C45/28;B01J3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mto 催化 制备 罗汉 柏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MTO(甲基三氧化铼)催化制备罗汉柏木烷酮的方法,属于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技术领域。该方法在MTO催化剂作用下,以3‑甲基吡唑为碱性配体,对罗汉柏木烯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罗汉柏木烷酮。本发明使用MTO作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且绿色环保;以3‑甲基吡唑为碱性配体使得反应中副反应减少,烷酮选择性增加,目标产物得率有很大提高;所制备得到的罗汉柏木烷酮具有甜的木香和龙涎香气息,香气可贵且持久,稳定性高,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可用于香水、皂用、化妆品香精等日用香精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MTO(甲基三氧化铼)催化制备罗汉柏木烷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罗汉柏木烷酮是一种倍半萜酮类化合物,为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很甜的木香以及龙涎香气息,香气可贵且持久,可用于调配木香型、龙涎香型等日用香精,也可用于香水、皮革、烟草的配制。
目前,柏木烷酮类香料主要由α,β-柏木烯为原料氧化合成,得到的柏木烷酮产品含有刺激的气味,动物香气息不明显,品质一般;而以罗汉柏木烯为原料合成的罗汉柏木烷酮,香气浓郁,且带有可贵的麝香、龙涎香的香气特征。罗汉柏木烯与α,β-柏木烯均来源于柏木油,但α,β-柏木烯在高端柏木系香料合成方面研究的比较多,而罗汉柏木烯没有被很好利用。
国外有研究报道罗汉柏木烯通过氧化合成罗汉柏木烷酮,但主要是以有机过氧酸为氧化剂的合成路线,由于有机过氧酸性质不稳定、腐蚀性强,存在着产品得率低、环境污染的问题,在使用中受到限制。在本申请人的前期研究成果CN111499502A中,公开了一种罗汉柏木烷酮的合成方法,主要步骤包括:以磷钨酸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制备磷钨酸季铵盐,并将磷钨酸季铵盐负载在活性炭上制备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季铵盐催化剂;在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季铵盐催化剂作用下,对罗汉柏木烯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罗汉柏木烷酮;该方法使用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季铵盐作为催化剂,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便于催化剂的再生和循环使用,减少废料的排放,对环境有利且合成方法简单、对设备腐蚀性小、安全环保、成本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国外罗汉柏木烷酮制备工艺存在的问题,且获得的产品纯度高,罗汉柏木烯的转化率较高,但在该方法中,罗汉柏木烷酮产品的得率仍有提高的空间,因此进一步开发高罗汉柏木烷酮得率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工业化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MTO催化制备罗汉柏木烷酮的方法,在确保产品纯度和原料转化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目标产品罗汉柏木烷酮的得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MTO催化制备罗汉柏木烷酮的方法:在MTO催化剂作用下,以3-甲基吡唑为碱性配体,对罗汉柏木烯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罗汉柏木烷酮。
所述的利用MTO催化制备罗汉柏木烷酮的方法,具体为:将罗汉柏木烯、MTO、3-甲基吡唑、有机溶剂加入到反应器中,控温搅拌,缓慢滴加30%H2O2,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萃取获得有机相,洗涤至中性,蒸馏回收溶剂,再减压精馏得到罗汉柏木烷酮产品。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醇、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
所述罗汉柏木烯和30%H2O2的摩尔比为1∶(1~5)。
所述罗汉柏木烯和MTO的质量比为1∶(0.1~0.5%)。
所述罗汉柏木烯和3-甲基吡唑的质量比为1∶(6~10%)。
控制温度为20-40℃,反应时间为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8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电站地基处理数值仿真分析方法
- 下一篇:亚表面缺陷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