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故障感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9176.2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0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耐斯(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1/04;G01K13/0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故障 感应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线缆故障感应系统,涉及线缆技术领域,线缆故障感应系统包括磁生电模块、整流滤波模块、电源管理模块、蓄能电池、数据采集模块、稳压芯片、控制芯片、通信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蓄能电池给该系统供电,该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将线缆的电流、电压和温度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将监控数据及故障位置反馈、传输到后台管理模块,可实时监控线缆的工作情况;稳压芯片将蓄能电池的电压转换为控制芯片电源电压,控制芯片用于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存储并将数据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传输给所述后台管理模块;磁生电模块能利用线缆通电产生的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为线缆故障感应系统供电,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用电自由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线缆故障感应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电力设施,铁路系统以路段为单位,建设有各种监测设备和系统,对各种变配电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实现了最基本的远传报警功能,但在输电线路中,针对线缆出现的故障难以定位,查找故障人工成本过高,作业难度过大,花费时间过长,对人们生活和生产作业带来极大不便。
目前线缆故障判断还停留在“故障+保护+巡查”的阶段,存在的问题是,一线缆出现故障后,目前大部分还是对支线、馈线做出故障指示,不能精确定位;二出现故障后,需要进行线路巡查,定位故障;三大部分作业中需要人工进行单项作业或检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线缆故障感应系统,实现故障定位和研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线缆故障感应系统,包括磁生电模块、整流滤波模块、电源管理模块、蓄能电池、数据采集模块、稳压芯片、控制芯片、通信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
所述磁生电模块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磁生电模块用于将线缆通电产生的磁场能量转换为交流电能,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蓄能电池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蓄能电池的充电进行管理;所述稳压芯片的电能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蓄能电池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用于将所述蓄能电池的电压转换为所述控制芯片电源电压;
所述通信模块作为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后台管理模块的通信基础,实现控制芯片与后台管理模块的互联,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将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存储并将数据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传输到所述后台管理模块,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将定位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所述后台管理模块。
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电流互感器和非接触式电压感应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流互感器和非接触式电压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将线缆的温度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芯片,所述电流互感器用于将线缆的电流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芯片,所述非接触式电压感应器用于将线缆的电压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芯片。
优选的,所述蓄能电池的电能输出端与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电压感应器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蓄能电池分别给所述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电压感应器供电。
优选的,所述线缆故障感应系统安装于线缆卡具上,与所述线缆卡具形成一体。
优选的,所述线缆故障感应系统的中部位置设有通孔,所述线缆故障感应系统的一侧设有可开合的卡扣,所述通孔用于放置线缆。
优选的,所述磁生电模块与所述电流互感器位于所述通孔方向上并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通孔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耐斯(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恩耐斯(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9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