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曲面质量分类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0236.2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4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晨;黄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仁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T7/11;G06V10/764;G06V10/46;G06N3/04;G06N3/08;G01B21/2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张励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三维 曲面 质量 分类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曲面质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表面测量,通过高清测量设备,对三维曲面表面进行测量,获得三维点云数据,得到每个测量点的坐标值;
步骤2:数据处理,对获得的点云数据中的离群点进行剔除,并通过旋转和平移变换将所有测量样本的点云数据匹配到同一坐标系下;
步骤3:曲面分割,根据测量点的几何特征,对三维曲面进行分割;包括:所述曲面分割的方法采用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对点云法向量和曲率进行计算,通过预先给定的法向量和曲率阈值,得到满足要求的子区域分割数量;
步骤4:根据三维曲面分割结果,建立并联神经网络,提取子区域特征,即输入数据为步骤3中得到的子区域点云坐标,对每一个子区域,首先进行点云重采样,即对不同的子区域点云随机采样相同数量的n个点,然后通过卷积层和池化层对子区域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每个子区域的特征;
步骤5:对每个子区域提取的特征进行一维连接,通过全连接层对特征进行处理,输出分类结果,判定质量是否合格;对提取的子区域特征进行整合和处理,最终得到三维曲面的质量分类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曲面质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
通过3σ准则,识别点云数据中的离群点,并进行剔除;在坐标轴配准中,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对曲面点云进行配准;由主成分分析PCA计算曲面点云的主方向,然后对曲面坐标轴进行旋转和平移以在同一坐标系中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曲面质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数据处理,对测量产生的点云数据中的离群点进行剔除;对于每个测量点坐标值P(x,y,z),首先计算k个最近邻点与该点的平均距离;考虑最近邻点处于边界点,k的值为4;得到每个测量点与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值为:
其中,Pi为第i个测量点的坐标,Pij为与Pi最近的第j个点的坐标,|PiPij|为点Pi和Pij的距离;
因离群点数相对于整体点云数据很小,则每个测量点与相邻点的平均距离服从正态分布,由3σ准则对异常值进行剔除;σ是均方误差,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测量点的个数,di为第i个测量点的与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值,dMean为所有测量点与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值的均值,即对于第i个测量点,如果|di-dMean|>3σ,则认为该点为离群点并予以剔除;
对于剔除离群点后的点云数据通过旋转和平移变换将所有样本的点云匹配到同一坐标系;具体为:
对于每个样本,首先计算点云中心点坐标:将中心点坐标移动到原点处,得到新的点云坐标值:
对于新的点云坐标值计算协方差矩阵:对于协方差矩阵M计算其特征向量其中是相互正交的特征向量;即点云Pc的主成分方向;
对此特征向量的方向进行修正,在第一主成分方向和第二主成分方向上分别找到距原点最大距离的点:pmax_x和pmax_y;第一主成分方向修正为:第二主成分方向修正为:第三主成分方向修正为:
点云的旋转矩阵记为:通过此旋转矩阵对点云进行旋转以获得新坐标系中的点云坐标:Pnew=PcR;
对所有点云样本执行此数据处理步骤,以统一样本坐标系,对曲面点云进行配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曲面质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使用高清测量仪在三维曲面表面采样,获得高密度的三维点云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仁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晶仁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023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冲击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溅水防尘的可移动充电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