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水虻成虫强化培育装置及其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0581.6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3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袁增伟;程祥;张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卢颖 |
地址: | 211213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水 成虫 强化 培育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黑水虻成虫强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暗室(1)和亮室(2);
所述的暗室(1)外罩为透气不透光材料,其一面设有拉锁门(3),相对面设有通道口Ⅰ(7),另两侧面对称设有观察窗(4);暗室(1)内底面设有平台(5),平台(5)上设有8~10组交错叠加的盛虫盒(6);
所述的亮室(2)外罩为透气透光材料,设置于装有万向轮(12)的移动台(11)上;亮室(2)的一侧面设有通道口Ⅱ(19),位于通道口Ⅱ(19)下方的同侧面上设有接卵口(13),亮室(2)内正对着接卵口(13)处设有集卵盒(15);亮室(2)的中部横竖交错设有悬梁(17),每条悬梁(17)上设有垂下的人工藤蔓(18);亮室(2)的底部设有孔径为8~15mm的不锈钢纱网(14),不锈钢纱网(14)下部设有抽屉(10);位于亮室(2)两侧中部的移动台(11)上设有卤素灯(16);
所述的集卵盒(15)内底部设有盛放盒(20),盛放盒(20)内盛放有诱卵物;盛放盒(20)上并排设有4~5组叠放设置的接卵板(21),接卵板(21)的上部设有湿盒(9);
所述的通道口Ⅰ(7)和通道口Ⅱ(19)的规格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成虫强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1)的通道口Ⅰ(7)和亮室(2)的通道口Ⅱ(19)的连接处分别设有魔术贴(8)进行连接;通道口Ⅰ(7)和通道口Ⅱ(19)的连接处(8)可用外部的封罩分别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成虫强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暗室(1)外罩为孔径是1~3mm的黑色尼龙网或棉纱网;所述亮室(2)的外罩为孔径是2~5mm的白色尼龙网或棉纱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成虫强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亮室(2)中的盛放盒(20)内放置有发酵的餐厨垃圾与黑水虻成虫尸体的混合物,并覆盖有3cm的干麦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成虫强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暗室(1)的外罩透光率不高于30%。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黑水虻成虫强化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发育到蛹期成为黑色的黑水虻幼虫筛分后,将体长大于2cm的黑色蛹放入透气的暗室(1)中的盛虫盒(6)内,强化培养至黑水虻蛹羽化成虫;
(2)黑水虻蛹羽化成虫后,打开亮室(2)的卤素灯(16),在光的吸引下,暗室(1)内的成虫通过相连通的通道口Ⅰ(7)和通道口Ⅱ(19)飞往亮室(2);
(3)飞到亮室(2)内的成虫栖息于悬挂在亮室(2)内的人造藤蔓(18)上,在光照的刺激下成虫在亮室(2)内飞翔,3~4天后开始交配,5天后开始在设置于亮室(1)底部的集卵盒(15)内的接卵板(21)上产卵;
(4)每隔1~3天取出集卵盒(15),将接卵板(21)进行整体称重后一起培养孵化,即得到强化培养的黑水虻成虫所产幼卵;
所述的暗室(1)和亮室(2)的温度控制为26~30℃,湿度控制为65%~75%;
所述的卤素灯(16)的光照时间每日不低于5~8h,光度为10000~40000l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未经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05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轮斗连续系统
- 下一篇:一种过桥传动轴及轨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