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高含水油藏的堵水压裂裂缝转向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1081.4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9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万向辉;陈平;邹鸿江;蒋文学;王坤;安全成;周然;武月荣;尹虎琛;徐杰;李丹;刘怡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02 | 分类号: | C09K8/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姬晓莹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含水 油藏 水压 裂缝 转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含水油藏的堵水压裂裂缝转向剂及其制备方法,试试转向剂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吸水树脂颗粒20%~50%;可油溶渗透性多孔材料颗粒30%~40%;余量为无机增强剂。本发明所述适用于高含水油藏的堵水压裂裂缝转向剂可实现封堵原裂缝通道和压裂转向双重作用,吸水膨胀后可降低封固后的整体渗透率;封堵后强度高,可以实现裂缝转向;除此之外,原裂缝的可油溶渗透性多孔材料颗粒可油溶解除形成生产通道,挖潜原裂缝通道剩余油,提高单井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注水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含水油藏的堵水压裂裂缝转向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田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后,采用压裂投产的油藏生产存在油井见水快,产量递减快等特点,尤其是油水井裂缝沟通导致含水率快速上升后暴性水淹,含水率达到80%以上,导致最终采收率低。
目前,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为转向压裂,常规的转向压裂是在压裂过程中注入裂缝转向剂,利用暂堵剂塑性和支撑剂刚性,通过水力压裂施工参数控制,实现缝内桥堵,提高水力压裂裂缝净压力,使裂缝强制转向。该类型的转向压裂尽管产生了新裂缝,但是原裂缝未实现选择性封堵,存在含水再次上升。另一种转向压裂是通过注入水泥类堵剂,将原裂缝彻底封堵后暂堵压裂形成新裂缝。
如公开号CN10348408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溶水粘型堵水压裂支撑剂及制备方法,由骨料颗粒和外覆涂层组成,其中外覆涂层覆膜于骨料颗粒外圆周,所述骨料颗粒为石英砂或陶粒,所述外覆涂层为改性增强聚羟基脂肪酸酯。在原油内快速溶解,在地层水内完全固结,用于低渗高水饱油藏压裂领域。
公开号CN201810684091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底水油藏堵水压裂覆膜支撑剂及制备方法,包括骨料、油溶封固剂、缓释固化剂、树脂粘结剂和固化剂。适用于底水油藏储层改造控制缝高堵水压裂,能够长时间与储层岩石接触,采用油溶性封固材料包覆支撑剂,压后在储层温度压力下,包裹层固结成型,遇水稳定,遇油溶解,由此达到封堵底水改造产层的目的,兼顾了常规支撑剂支撑导流裂缝的基本功能,同时兼顾了堵水封固效果。
上述专利文献化学选择性封堵仅采用刚体材料表面覆膜,存在覆膜磨损消耗,封堵性能下降;封堵后存在渗透性,封堵能力有限;渗透通道为覆膜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隙,地应力作用下压碎作用,渗透率会降低。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含水油藏的堵水压裂裂缝转向剂,该转向压裂剂可彻底封堵原裂缝实现转向压裂,并可重启原裂缝的再次生产能力,挖潜原裂缝附近基质内存在的剩余油。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提供了上述用于高含水油藏的堵水压裂裂缝转向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高含水油藏的堵水压裂裂缝转向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吸水树脂颗粒20%~50%;可油溶渗透性多孔材料颗粒30%~40%;余量为无机增强剂。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吸水树脂颗粒为改性淀粉高吸水树脂颗粒、聚丙烯酸高吸水膨胀树脂颗粒、醋酸乙烯酯改性吸水膨胀树脂颗粒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吸水树脂颗粒的粒径为0.3-2.0mm。
进一步地,所述可油溶渗透性多孔材料颗粒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油溶性树脂20~40%、含连通孔的多孔材料颗粒60%~80%。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油溶性树脂为对叔丁基苯酚甲醛树酯、双环戊二烯树脂、石油树脂中的一种或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含连通孔的多孔材料颗粒为氧化铝泡沫陶瓷、碳化硅泡沫陶瓷、氧化锆泡沫陶瓷、泡沫铁、泡沫铜、泡沫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10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