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标识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2660.0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7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信摩贝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K19/06;G06K7/10;G06K7/14;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何志欣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标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标识方法和系统,将二维码进行拆分以获取至少两个能够有序地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的二维码片段,并且将至少一个所述二维码片段转换为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相应位置颜色一致的彩色二维码片段;扫描所述标志性图案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并形成重组二维码。本发明通过将彩色二维码组合成标志性图案,使商品在设置防伪信息的同时又不影响美观。
本发明是申请号为201611093103.2,申请日为2016年12月01日,申请类型为发明,申请名称为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和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伪标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存在许多不法人员从事知名商品的伪造行为,知名厂商为了让消费者更加方便的鉴别商品真伪,经常采取在商品上印刷或粘贴防伪码标签等形式,用户可以拨打厂商防伪电话进行真伪查询。有很多企业在自己的产品或产品包装盒上印制了二维码,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可以利用二维码扫描终端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再根据扫描的二维码信息,通过手机短信或互联网来验证所购产品的真伪。
目前市场上的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具有以下缺陷:现有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中,可以无限次的反复查询商品上印制的二维码,为了避免造假者在假冒商品上也印制相同的二维码,现有的二维码标签都是采用防伪油墨、易碎纸等特殊材料或工艺制作,这使得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的成本攀升,验证真伪后会妨碍产品在市场上的再次流通,而且这种技术虽然加大了仿照者的造假成本,但依然存在着造假的可能。由此可见,现有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的防伪效果还有待提高。
中国专利(CN103530781 A)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商品防伪方法,涉及防伪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提高防伪效果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在每个商品上印制一个唯一的二维码,并将各个商品的二维码存储在一台验证服务器的防伪数据库中;商品购买者利用终端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并发送给验证服务器来验证商品真伪,在验证服务器的防伪数据库中,为每个二维码设置一个验证次数阈值,一个商品的二维码每验证成功一次,验证服务器即将该商品的二维码的验证次数阈值减1,并向用户返回验证成功信息,一个商品的二维码验证成功次数超过验证次数阈值的初始值后,该商品的二维码即告失效。但是该专利的二维码生成方法比较简单,容易被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伪造。二维码的验证不能够溯源。而且,目前市场上产品的溯源信息主要以文字或者图片形式展现给用户终端,追溯形式单一,信息量小,不利于消费者对产品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了解,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追溯体验差。而且,文字或图片信息容易被篡改和伪造,导致消费者无法得到关于购买产品的真实、准确的溯源信息,不能达到获取产品溯源信息的同时对产品进行防伪查询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拆分二维码为至少两个二维码片段并将所述二维码片段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
将至少一个所述二维码片段转换为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相应位置颜色一致的彩色二维码片段;
扫描所述标志性图案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并形成重组二维码;
验证所述重组二维码。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所述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所述标志性图案中,其中,
所述二维码片段中的与第一定位点对应的第一字符经过混沌加密算法形成组合为不规则形状的加密二维码片段的第二字符,所述加密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第二字符对应的第二定位点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之间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所述标志性图案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信摩贝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信摩贝软件(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26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