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视化区分检测用比率荧光探针制备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3107.9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8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贾磊;徐君;陈如杰;刘刚;孟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9K11/65;B82Y20/00;B82Y30/00;B82Y40/0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王国旭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化 区分 检测 比率 荧光 探针 制备 使用方法 | ||
1.一种可视化区分检测的比率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tep 1,硅基碳量子点的制备:将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无水柠檬酸混配制备出硅掺杂的荧光碳量子点,利用分离工艺得到纯的硅基碳量子点;
Step2,包裹硅基碳量子点的纳米介孔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Step2.1,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超纯水中,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超纯水的质量比为1.322:500,以600 rmp的转速搅拌至白色固体消失,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并加热至70℃,所述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2 mol/L,所述氢氧化钠水溶液与超纯水的体积比为7:1000;
Step2.2,称取质量比为2:1的硅基碳量子点和四环素,分别溶于超纯水中,所述超纯水与硅基碳量子点的质量比为50:1,所述超纯水与四环素的质量比为100:1,分别利用600 W功率的超声机对硅基碳量子点水溶液和四环素水溶液超声分散3 min;
Step2.3分别将硅基碳量子点的水溶液和四环素的水溶液滴加至Step2.1的混合液中搅拌5 min,再滴加体积比为4:1的正硅酸四乙酯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继续加热搅拌3h,自然冷却至室温,离心收集沉淀,超纯水超声震荡洗涤2次并收集固体,无水乙醇超声震荡洗涤2次并收集固体;
Step2.4,将Step2.3所收集的固体分散在含有硝酸铵的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3 min,室温搅拌2 h,离心收集固体,再利用无水乙醇超声震荡洗涤2次收集固体,再利用含有5%醋酸的甲醇溶液反复超声震荡洗涤8次以上,脱除作为模板分子的四环素;最后真空60℃干燥得到包裹硅基碳量子点的纳米介孔分子印迹材料,并将所得固体研磨至100目;
Step3,纳米介孔分子印迹材料的表面修饰:分别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无水柠檬酸对Step2中得到的包裹硅基碳量子点的纳米介孔分子印迹材料进行表面修饰;
Step4,基于纳米介孔分子印迹材料的比率荧光探针的制备:将Step3中得到的经修饰过的纳米介孔分子印迹材料通过表面柔性羧酸官能团和六水合硝酸铕配位制得比率荧光探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区分检测的比率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tep1中制备硅基碳量子点的具体步骤为:
Step 1.1,取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置于烧瓶中,并在氮气保护下冷凝回流搅拌加热至240℃;
Step 1.2,取无水柠檬酸,研磨至100目;
Step 1.3,将研磨好的无水柠檬酸快速加入到240℃的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所述无水柠檬酸与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36.4,以高于600 rpm的转速进行搅拌并加热10 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Step 1.4,将所得固体研磨粉碎,将粉碎后的固体以1:32-33的比例加入石油醚,再将混合体系用600 W功率的超声机超声处理30 min,再以5000 rmp的转速离心3 min,除去悬浊液中的固体大颗粒;
Step 1.5,将所得上清液以1:1的比例,加入超纯水萃取石油醚中的物质,分离出水相后,先以0.22 μm的水系滤膜除去大颗粒,再以1000 Da的透析膜透析48 h,且需要每隔8 h换水一次,以除去未反应的可溶性小分子;最后通过冷冻干燥获得硅基碳量子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310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