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圆柱形储蜡槽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3502.7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2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姜继恒;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1/11 | 分类号: | B05C11/11;B05C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叶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圆柱形 储蜡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圆柱形储蜡槽,包括储蜡槽、投蜡口、伴热管路、进水口、回水口以及高位排放阀,所述固态蜡经过所述加热后的投蜡口后慢慢划入所述储蜡槽中,热水通过所述伴热管路对所述投蜡口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回路中设有高位排放阀,本发明涉及汽车涂装灌蜡线储蜡及融蜡技术领域,固体蜡块投入到带有倾斜角度的投蜡口后,热水通过伴热管路对投蜡口进行加热,固态蜡经过加热后的投蜡口后慢慢划入所述储蜡槽中,槽体内温度高,固态蜡融化为液态蜡,液态蜡便于泵的运输,储蜡槽为卧式圆柱形,受热均匀,占地面积小,液态蜡流动性好,适用于大批量流水生产的汽车生产线,大大的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涂装灌蜡线储蜡及融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式圆柱形储蜡槽。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车身的防腐性能,车身空腔防腐工艺在汽车制造业中被广泛采用,空腔灌蜡技术就是用灌蜡泵把温度高度115~120℃的液态蜡通过灌蜡灌蜡灌注到经过预热的车身空腔中,由于常温下蜡为固态蜡,供货方式为固态供货,每块固态蜡10kg,此种防腐蚀蜡在80℃以上融化成液态蜡,普通乘用车每台车身消耗蜡为1.1~1.4kg,每个灌蜡过程的灌蜡量为300~400升,为了使固态蜡融化为液态蜡,首先将固体投到储存容器中,储存容器带有伴热功能,使容器内的温度达到110℃以上,然后通过泵、带有伴热的管路运输至工作槽中,然后通过灌蜡泵注入对应的车身空腔内,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圆柱形储蜡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圆柱形储蜡槽,包括储蜡槽、投蜡口、伴热管路、进水口、回水口以及高位排放阀,所述投蜡口固定设置于储蜡槽顶部,所述储蜡槽的槽体外侧下半部分固定安装有伴热管路,所述伴热管路均匀布置在所述储蜡槽的槽体外侧,所述伴热管路与所述储蜡槽连续焊接,所述伴热管路形成一个加热回路,所述伴热管路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回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回水口与外界热源相连接,固体蜡块投入到所述带有倾斜角度的投蜡口后,所述固态蜡经过所述加热后的投蜡口后慢慢划入所述储蜡槽中,热水通过所述伴热管路对所述投蜡口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回路中设有高位排放阀。
优选的,所述槽体设有供蜡口和低位排蜡口,外部供蜡泵通过所述供蜡口将所述储蜡槽中液态蜡供给到所需部位,所述槽体端着上下分别设置有高液位计安装口以及低液位计安装口,用于安装液位计显示槽内液位,液位计可发出高低液位报警信号,高液位信号停止补加固态蜡,低液位报警需要人工进行补加固态蜡。所述储蜡槽上方左右两侧设置两个板式吊耳,通过两个所述板式吊耳对储蜡槽进行吊装安装就位。
优选的,所述储蜡槽的槽体上部设置有搅拌口、呼吸口、维修口、第一回蜡口以及第二回蜡口,所述搅拌口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用于定时搅拌储蜡槽内部的液态蜡,防止长期不流动蜡质不均匀影响使用,同时通过搅拌保证槽内液态蜡温度均匀,所述呼吸口用于平衡储蜡槽槽体内的气压平衡,保证储蜡槽内部为常压状态,所述维修口设有维修人梯,在停产检修时人可通过维修进入储蜡槽的槽体内进行维修保养,所述第一回蜡口以及第二回蜡口与外部回蜡管路连接,用于存储储蜡槽生产中多余的液态蜡。
优选的,所述储蜡槽由两个椭圆形封头和圆柱形槽体焊接而成,所述槽体下面左右分别安装有马鞍形支座支撑,所述马鞍形支座与地面接触用膨胀螺栓连接,其中所述的一个马鞍形支座底板螺栓孔采用长条孔形式,所述的长条孔是防止所述槽体的热胀冷缩而进行滑动,所述储蜡槽总容积为立方米,最高液位设为27立方米。
优选的,所述储蜡槽的槽体为卧式圆柱体,相比长方体储蜡槽,卧式圆柱形储槽受热更加均匀和节省空间,能更快的使固态蜡融化为液态蜡,降低能耗。
优选的,所述储蜡槽的槽体与伴热管路直接焊接在一起,高温水直接作用于储蜡槽的槽体的外壁上,传热效率高,降低能耗及运行成本。
优选的,所述储蜡槽用硅酸铝进行保温,所述硅酸铝外面用镀锌钢板进行固定和美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3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体育器械收纳装置
- 下一篇:组合的纺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