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交叉双螺旋箍筋钢的高强混凝土叠合柱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5335.X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4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孙星杰;薛亦聪;冯世强;黄博;杨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C5/06;E04C5/1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双螺旋 箍筋钢 高强 混凝土 叠合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带交叉双螺旋箍筋钢的高强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由预制高强混凝土外壳(1)、内部钢筋笼(2)和核心现浇混凝土(3)三部分组成,其中所述预制高强混凝土外壳(1)为由高强混凝土(101)浇筑成的长直中空结构,在高强混凝土(101)内布设有若干纵筋一(102)以及包覆于所述纵筋一(102)外侧的外螺旋箍筋(103),所述内部钢筋笼(2)包括设置于预制高强混凝土外壳(1)中空部分的若干纵筋二(201)和包裹于所述纵筋二(201)外侧的内螺旋箍筋(202),其中纵筋一(102)和纵筋二(201)均与预制高强混凝土外壳(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核心现浇混凝土(3)浇筑于预制高强混凝土外壳(1)的中空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交叉双螺旋箍筋钢的高强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箍筋(103)和内螺旋箍筋(202)均为连续螺旋箍筋,外螺旋箍筋(103)均匀包覆固定于纵筋一(102)的外部形成外部钢筋笼,内螺旋箍筋(202)均匀包裹固定于纵筋二(201)的外部形成内部钢筋笼,且纵筋与箍筋间的固定方式采用绑扎或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交叉双螺旋箍筋钢的高强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高强混凝土外壳(1)与内部钢筋笼(2)为工厂预制部分,核心现浇混凝土(3)为施工现场现浇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交叉双螺旋箍筋钢的高强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现浇混凝土(3)采用再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橡胶混凝土、吸声混凝土或保温隔热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交叉双螺旋箍筋钢的高强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高强混凝土外壳(1)在制作时为预留内部核心空腔需填充内模作为内部模板,内模采用充气橡胶内模或组合橡胶内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交叉双螺旋箍筋钢的高强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高强混凝土外壳(1)中的纵筋一(102)、外螺旋箍筋(103)、纵筋二(201)和内螺旋箍筋(202)在长度方向上均外伸出两端混凝土部分一定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交叉双螺旋箍筋钢的高强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高强混凝土外壳(1)所采用高强混凝土(101)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大于核心现浇混凝土(3)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30~50MPa,且高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在C10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交叉双螺旋箍筋钢的高强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箍筋(6)与外螺旋箍筋(4)所采用钢筋直径为6~8mm,螺旋箍筋中箍筋间距为50mm~1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交叉双螺旋箍筋钢的高强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箍筋(202)按照逆时针螺旋上升,外螺旋箍筋(103)按照顺时针螺旋上升,内螺旋箍筋(202)与外螺旋箍筋(103)的旋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交叉双螺旋箍筋钢的高强混凝土叠合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在工厂,将外螺旋箍筋(103)均匀包裹固定于纵筋一(102)的外部形成外部钢筋笼,将外部钢筋笼固定于模具中且在外部钢筋笼内部放置轻质内模作为核心空腔模板,将高强混凝土(101)浇筑于轻质内模与外模中,内螺旋箍筋(202)均匀包裹固定于纵筋二(201)的外部形成内部钢筋笼(2),待高强混凝土(101)养护完毕去除轻质内模将内部钢筋笼(2)放入预制高强混凝土外壳(1)的中空部分并通过两端外露钢筋固定位置从而完成预制部分;
2)、在现场,将叠合柱两端与组合梁或混凝土梁相连;
3)、向预制高强混凝土外壳(1)的中空部分浇筑核心现浇混凝土(3)从而完成带交叉双螺旋箍筋的高强混凝土箍筋的高强混凝土叠合柱的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533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