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斯特林发电及强制对流散热的重力热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5761.3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5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柏林;王雪峰;藏宇;张露露;邓存宝;张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02G1/044;F02G1/055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斯特林 发电 强制 对流 散热 重力 热管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矸石山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斯特林发电及强制对流散热的重力热管装置。包括重力热管、活塞驱动结构、发电部分以及风扇,其中重力热管包括内部气道壁和热管外壁,内部气道壁设置在热管外壁内部,内部气道壁下端设置有工质流动通道,内部气道壁和热管外壁之间为气体工质通道,工质流动通道与气体工质通道连通,气体工质通道上部安装气缸加热腔,并且留有可供气体通过的缝隙;气缸加热腔上部安装活塞驱动结构,活塞驱动结构与发电部分连接,发电部分驱动风扇。本发明将矸石山重力热管的热量转化为机械能,其优点是气缸加热腔可以深入到热管中心的深部,于汽化的工质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更大程度的利用了矸石山深部积温产生的热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矸石山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斯特林发电及强制对流散热的重力热管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矸石是指煤矿在开拓掘进、采煤和煤炭洗选等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碳岩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煤矸石在空气中极易自燃,自燃煤矸石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燃烧系统,具有蓄热大、易复燃的特点。露天堆放的矸石山时常发生自燃,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的还会引发事故。统计数据表明,自建国以来长期积存的煤矸石总量达50亿吨以上,占地1.33万多公顷,规模较大的矸石山约1500多座,其中具有自燃危险的大型矸石山约有300余座,且仍以2亿吨/年的速度增长。这些煤矸石经常年风蚀雨蚀等环境作用,分解产生大量粉尘、酸性水和重金属离子,严重恶化当地生态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和植被。特别是自燃矸石山,烧空后容易引起坍塌,遇降水极易引发喷爆和爆炸事故,威胁矿区群众生命健康。
自燃煤矸石山堆放区域地温比正常地温高30℃以上,在生态环境及植被构建过程中受到高温胁迫,自燃防治困难、生态恢复缓慢。当前常规治理煤堆或煤矸石山自燃的防灭火技术如注浆、黄土覆盖等,主要从“隔氧”的角度来控制煤矸石山自燃。但由于矸石山内部积聚的热量无法及时散除,随着时间推移多会发生复燃。要达到自燃煤矸石山生态治理的终极目标—彻底灭火不再复燃,打破热量聚集的物理条件是关键,自燃煤矸石山高温余热消除是矿区生境恢复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斯特林发电及强制对流散热的重力热管装置。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斯特林发电及强制对流散热的重力热管装置,包括重力热管、活塞驱动结构、发电部分以及风扇,其中重力热管包括内部气道壁和热管外壁,内部气道壁设置在热管外壁内部,内部气道壁下端设置有工质流动通道,内部气道壁和热管外壁之间为气体工质通道,工质流动通道与气体工质通道连通,气体工质通道上部安装气缸加热腔,并且留有可供气体通过的缝隙;气缸加热腔上部安装活塞驱动结构,活塞驱动结构与发电部分连接,发电部分驱动风扇。
进一步的,活塞驱动结构包括与气缸加热腔的上部连通的大活塞腔,大活塞腔内设有可上下运动的大活塞,大活塞腔上部设置有大活塞上盖,大活塞上盖上部固定有小活塞腔,小活塞腔下部与大活塞腔上部连通,小活塞腔内部有可上下移动的小活塞。
进一步的,发电部分包括发电机,发电机中部设置有中间连杆,中间连杆一端与风扇固定,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二号齿轮连接,二号齿轮与一号齿轮啮合,一号齿轮由连杆的一端驱动,连杆另一端与小活塞固定,连杆为两段插销子的直杆,一端通过小活塞销与小活塞连接,另一端通过一号齿轮销与一号齿轮连接。
进一步的,发电机安装在发电机支撑上,发电机支撑固定在齿轮支撑座上,所述的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安装在齿轮支撑座上,齿轮支撑座固定在大活塞上盖上。
进一步的,大活塞底部设置有大活塞底部隔离垫,所述的大活塞顶部设置有大活塞顶部隔离垫。
进一步的,热管外壁外侧设置有散热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57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尾气后处理总成的装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大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