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及其合金的电弧/激光复合增材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5945.X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0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马广义;吴胜男;牛方勇;王儒政;吴东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6/34 | 分类号: | B23K26/34;B23K26/34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周莹;李馨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及其 合金 电弧 激光 复合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基于铜及其合金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及其合金为薄壁件,所述方法为铜及其合金的电弧/激光复合增材制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预热基板,预热温度T1=800-5A电,其中A电为第一层电弧电流大小, A电为110A~130A的交流电流;
(2)调整激光与焊枪之间的夹角θ,θ=θ1+θ2,保证θ角在45°~55°之间,实现激光热源与电弧热源之间的良好耦合,其中θ1为激光器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15°,θ2为焊枪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5°~50°;
(3)在预热后的基板上进行铜及其合金的电弧/激光复合增材制造,激光在前,电弧在后,先启动电弧,后同时启动激光器和送丝机构;增材过程中保证4≤V丝/V扫≤6,其中V丝为送丝速度,V扫为扫描速度;增材过程中激光平均功率依据电弧电流的大小进行调整,层间温度依据激光平均功率进行调整;激光平均功率P=200-5(A电-110),层间温度T2=400-P;激光离焦量:负离焦量;钨针伸出焊枪长度:10mm;
(4)增材过程中,每成型一层,电弧电流增加10~14A,当电流达到160A~180A时,后续增材电弧电流保持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V丝为750mm/min~1600mm/min,V扫为125mm/min~400m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594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