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管道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6817.7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8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冯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18 | 分类号: | G01M3/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孔德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管道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管道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所述传输管道测漏系统包括:监控装置;多个节点采集装置,所述节点采集装置设置于危化品的传输管道的连接位置处,多个所述节点采集装置与所述监控装置通讯连接;卡箍装置,所述卡箍装置环设于所述传输管道的连接位置处,并与所述传输管道的外壁形成密闭空间;测漏装置,所述测漏装置设置于所述密闭空间内,所述测漏装置包括危化品测漏线路以及水体测漏线路,所述危化品测漏线路以及所述水体测漏线路与所述节点采集装置电性连接件。本发明在在检测到危化品泄漏以及水渗入所述密闭空间时,通过所述节点采集装置上报给所述监控装置,从而对所述传输管道的连接位置进行及时、准确地检测以及上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测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管道测漏系统及其测漏方法。
背景技术
液态危化品如浓硫酸等一般通过传输管道进行传送,而长远距离的传送就必须采用超长距离的传输管道,超长距离的管道一般通过多节管道连接形成,而管道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漏液,而液态危化品由于具有危险性,例如,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发生漏液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且由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遇水会产生大量的热,甚至发生爆炸。当前一般通过检测管道的瞬变压力或者管道内的危化品流量来检测危化品是否发生泄漏,对于微小漏液检测精度不高,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管道测漏系统,旨在解决当前对于危化品的微小漏液检测精度不高,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管道测漏系统,所述传输管道测漏系统包括:监控装置;多个节点采集装置,所述节点采集装置设置于危化品的传输管道的连接位置处,多个所述节点采集装置与所述监控装置通讯连接;卡箍装置,所述卡箍装置的数量与所述节点采集装置的数量对应,所述卡箍装置环设于所述传输管道的连接位置处,并与所述传输管道的外壁形成密闭空间;测漏装置,所述测漏装置设置于所述密闭空间内,所述测漏装置包括危化品测漏线路以及水体测漏线路,所述危化品测漏线路以及所述水体测漏线路与所述节点采集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箍装置包括:卡箍本体,所述卡箍本体环设于所述连接位置处的外壁上;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设置于所述卡箍本体与所述连接位置处的外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卡箍装置还包括:集水件,所述集水件设置于所述卡箍本体底部,所述集水件内形成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密封空间连通;开关阀,所述集水件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开关阀设置于所述排水口处,所述开关阀与所述节点采集装置电性连接,以选择性启闭所述排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装置至少包括上位机,所述传输管道测漏系统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连接多个所述节点采集装置与所述上位机;信号线,所述信号线连接多个所述节点采集装置与所述上位机。
进一步地,所述危化品测漏线路至少包括两条第一线缆,两条所述第一线缆均与所述节点采集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体测漏线路至少包括两条第二线缆,两条所述第二线缆均与所述节点采集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管道测漏系统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卡箍结构的所述密闭空间内,且所述发热件与所述节点采集装置电性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传输管道测漏方法,应用于如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管道测漏系统,所述传输管道测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节点采集装置发送的采集信号,其中,所述节点采集装置根据所述危化品测漏线路以及水体测漏线路的感测信号发出对应的采集信号;
根据所述采集信号判断传输管道是否发生危化品泄漏,和/或,根据所述采集信号判断所述卡箍装置是否渗水。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采集信号判断所述卡箍装置是否渗水的步骤之后,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68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