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迹数据的热力图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6975.2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5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崔佳骏;耿永胜;梁慧军;吴建雄;韩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16/909;G06F16/9537;G06F16/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苗晓静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迹 数据 力图 生成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迹数据的热力图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对待处理的各轨迹点序列分别进行轨迹线拟合,得到各轨迹点序列对应的轨迹线;将各轨迹线投影到网格地图中,统计所述网格地图中各网格的热力值,所述热力值是基于经过对应网格的轨迹线的数量确定的;基于所述网格地图中各网格的热力值,生成轨迹热力图。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处理连贯性差的轨迹数据所出现的活动丢失的问题,提高了轨迹数据处理的容错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迹数据的轨迹数据的热力图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应用转换到线上模式,企业逐渐积累了大量轨迹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处理轨迹数据,将轨迹活动范围、活动强度等信息可视化。行业专家以此为依据,可以分析历史变化、预测行情,帮助企业获取精准决策。
网页热力图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轨迹可视化类型。通过网页实时绘制的方式,没有客户端限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仅通过改变查询数据就能获得不同场景下的热力图。
现有网页热力图具有很多优秀的实现方案,如openlayer、leaflet、百度热力图等。然而会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轨迹数据是移动对象移动过程采样点连接构成,在采样频率较低或移动对象提供信号能力较弱等特殊情况下,采样点之间地理间隔较大,会出现连贯性差的轨迹数据,当这样的轨迹数据转换到热力数据时,现有技术仅处理轨迹数据中的点会出现活动丢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迹数据的热力图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迹数据容错率较低的缺陷,实现轨迹数据容错率的提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迹数据的热力图生成方法,包括:
对待处理的各轨迹点序列分别进行轨迹线拟合,得到各轨迹点序列对应的轨迹线;
将各轨迹线投影到网格地图中,统计所述网格地图中各网格的热力值,所述热力值是基于经过对应网格的轨迹线的数量确定的;
基于所述网格地图中各网格的热力值,生成轨迹热力图。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轨迹数据的热力图生成方法,所述网格地图是基于如下步骤确定的:
确定待分析场景的地图等级;
基于所述地图等级,对所述待分析场景对应的地图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所述网格地图。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轨迹数据的热力图生成方法,所述基于所述地图等级,对所述待分析场景对应的地图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所述网格地图,包括:
基于预设瓦片地图金字塔和所述地图等级,确定所述待分析场景所需的横纵向瓦片数量;
基于预设瓦片分辨率和所述横纵向瓦片数量,确定所述待分析场景中各像素点表征的地理范围;
以所述地理范围为步长,对所述待分析场景对应的地图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所述网格地图。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轨迹数据的热力图生成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网格地图中各网格的热力值,生成轨迹热力图,包括:
基于所述网格地图中各网格的热力值和网格位置,生成热力数据;
将所述热力数据传输至客户端,以供所述客户端基于所述热力数据生成所述轨迹热力图。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轨迹数据的热力图生成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网格地图中各网格的热力值和网格位置,生成热力数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未经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69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