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围护外墙底部连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8986.4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3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马跃强;郭艳坤;陆文清;郁琪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H17/00 | 分类号: | E04H17/00;E04B2/84;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围护 外墙 底部 连接 系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围护外墙底部连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上述预制围护外墙底部连接系统用于预制围护外墙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处,该预制围护外墙底部连接系统包括预留孔、模板和注浆口,预留孔开设于预制围护外墙的表面并与连接节点连通,预留孔的深度小于预制围护外墙的厚度;模板与预制围护外墙连接,并与预留孔相对设置,模板与预留孔形成浇注空间;注浆口设置于模板并与浇注空间连通。上述预制围护外墙底部连接系统通过增加后浇空间来简化灌浆施工难度,从而提高了施工质量,能够有效减少围护外墙的渗漏以及结构受力隐患。此外,上述预制围护外墙底部连接系统的施工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预制围护外墙底部连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随着轻量化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领域的不断发展,预制围护外墙开始在装配式住宅进行应用。预制围护外墙不参与主体结构的受力,底面常见连接方式以通过灌浆孔灌浆为主,灌浆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可能导致灌浆不密实出现空腔现象,作为外墙板存在后期渗漏隐患,同时影响抗震抗风性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预制围护外墙的底面连接方式存在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并且可能出现空腔的问题,提供一种施工质量可控、能够减小后期渗透和结构受力隐患的预制围护外墙底部连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一种预制围护外墙底部连接系统,用于预制围护外墙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处,所述预制围护外墙底部连接系统包括:
预留孔,开设于所述预制围护外墙的表面并与所述连接节点连通,所述预留孔的深度小于所述预制围护外墙的厚度;
模板,与所述预制围护外墙连接,并与所述预留孔相对设置,所述模板与所述预留孔形成浇注空间;
注浆口,设置于所述模板并与所述浇注空间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围护外墙包括朝向所述模板的内表面与背向所述模板的外表面,所述预留孔开设于所述内表面并靠近所述楼板,所述预留孔的深度为所述预制围护外墙厚度的一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留孔的形状为方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板包括靠近所述楼板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楼板的第二端,所述注浆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浆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中部,所述注浆口由所述模板的边缘朝远离所述预制围护外墙的方向并向上延伸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沿所述连接节点设置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一端与所述预留孔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楼板连接。
上述预制围护外墙底部连接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预制围护外墙的内表面开设预留孔;
安装模板,所述模板与所述预制围护外墙连接并与所述预留孔相对设置,所述预留孔与所述模板形成浇注空间,所述模板设有注浆口;
通过所述注浆口向所述浇注空间内浇筑混凝土;
待混凝土达到预设强度时,拆除模板,完成预制围护外墙底面连接节点的施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为包含硅灰和钢纤维的超高性能混凝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预制围护外墙的内表面开设预留孔的步骤中还包括:
在对应所述预留孔位置的楼板上进行凿毛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89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