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除霜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9934.9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胡英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54 | 分类号: | F24F11/54;F24F11/65;F24F11/64;F24F11/41;F24F11/84;F24F11/61;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除霜 控制 方法 装置 空调器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的室内盘管温度下降值和室外机的电子膨胀阀的关闭幅度值;根据室内盘管温度下降值和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关闭幅度值,确定制热结霜常数;若制热结霜常数大于预设结霜常数阈值,则控制空调器进入除霜模式,以对室外机进行除霜。本发明的空调除霜控制方法,联合室内盘管温度降低情况和电子膨胀阀开度变化情况来确定制热结霜常数,从而实现对除霜触发条件的准确判断,利于提高除霜检测的灵敏度,进而有效避免因除霜检测灵敏度较低,导致的结霜工况测试能力以及能效衰减严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器的快速普及,空调器的能效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在欧盟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对空调器能效抽检较为严格,若出现抽检不合格,其处罚力度也较大,上述国家大多采用季节能效比的方式来标定空调器的能效等级,季节能效比的特点是获取室外环境温度的全年时长占比,并根据全年时长占比判断各测试工况下对总能效的影响。且欧盟和北美等国家处于中低纬度地区,在制热模式下,结霜工况对制热季节能效比的影响很大。
外销空调器进行能效抽检时,欧盟区的制热季节能效比测试的5个工况中有3个结霜工况,北美区的制热季节能效比测试的5个工况中有2个结霜工况,且目前行业内针对能效测试时主要采用以下除霜控制模式,即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值以及室外盘管温度值,根据两个温度值控制除霜模式的开始和结束。然而,通过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值和室外盘管温度值控制除霜模式的开始和结束时,对除霜检测的灵敏度要求是不同的,例如,放频运行时,要求除霜检测的灵敏度适当,灵敏度较高会引起空调器假除霜或者频繁除霜;灵敏度较低会使空调器室外机结霜严重,导致制热能力衰退。定频测试时,要求除霜检测灵敏度相对较高,在检测到能力衰退到一定程度时,尽快进行除霜。
然而,上述的除霜控制模式在定频测试和放频测试时使用相同的参数,导致在定频测试时检测灵敏度不高,容易造成外机结霜多,影响制热能力,导致结霜工况的测试能力以及能效衰减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该方法联合室内盘管温度降低情况和电子膨胀阀开度变化情况来确定制热结霜常数,从而实现对除霜触发条件的准确判断,利于提高除霜检测的灵敏度,进而有效避免因除霜检测灵敏度较低,导致的结霜工况测试能力以及能效衰减严重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除霜控制装置。
为此,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
为此,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的室内盘管温度下降值和室外机的电子膨胀阀的关闭幅度值;根据所述室内盘管温度下降值和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关闭幅度值,确定制热结霜常数;若所述制热结霜常数大于预设结霜常数阈值,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除霜模式,以对室外机进行除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除霜控制方法,基于获取的室内盘管温度下降值和室外机的电子膨胀阀的关闭幅度值,对室内盘管温度下降情况和室外机电子膨胀阀的关闭幅度情况进行并联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制热结霜常数,并在制热结霜常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结霜常数阈值时,触发除霜模式,从而实现对除霜触发条件的准确判断,利于提高除霜检测的灵敏度,以便在制热结霜工况下,及时控制空调器进入除霜模式进行除霜,有效避免因除霜检测灵敏度不高,导致的结霜工况测试能力以及能效衰减严重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海信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99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数字化资产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电子标签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