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笋用竹林稳产增效种植模式及可持续经营收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1190.4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6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林;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B79/02;A01C21/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5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林 稳产 增效 种植 模式 可持续 经营 收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笋用竹林稳产增效种植模式及可持续经营收获方法,包括竹林种植前的土壤改良、带状整地,种植中的移竹造林、经营隔离,种植后的促笋养竹、轮带采收。本发明针对当前笋用竹林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经营粗放、产量不高、竹林衰退、效益低下等技术难题提出一种笋用竹林稳产增效种植模式及可持续经营收获方法,可有效地防止笋用竹林生产经营中的土壤退化、产量不稳、品质下降,化解笋材采收与留笋养竹之间的矛盾,提高幼竹的发笋率和生产可持续性,有利于新建笋用竹林的产量提升和效益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生产和笋用竹可持续经营技术领域,特别是提出一种笋用竹林稳产增效种植模式及可持续经营收获方法。
背景技术
竹,学名Bambusoideae,为禾本科竹亚科的统称,多年生木本植物。竹,心虚、节坚、四季常青、不畏傲寒。人们之所以爱竹,并喜爱种竹,是因为竹子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不仅可作为景观欣赏,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林产品服务。
我国是竹资源大国,而以竹笋为主要经营目的的笋用竹资源十分丰富,并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我国传统竹区,由于竹农文化水平偏低,笋用竹生产经营的专业理论缺乏,在经营竹林时往往对竹林采取统一的经营模式和粗放的收获方式,导致竹林土壤退化、竹林衰退、品质不高、效益低下,竹林产量和生产力每况愈下,成为当前笋用竹林生产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当前我国笋用竹林生产中遇到的经营粗放、产量不高、效益低下,以及竹笋收获季普遍存在的盲目采集、产量不稳、竹林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弊端,提供一种笋用竹林稳产增效种植模式及可持续经营收获方法,以解决当前我国笋用竹林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竹林退化、采笋随意性强、幼竹破坏严重、生产力低下的技术难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笋用竹林稳产增效种植模式及可持续经营收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竹林种植前的土壤改良、带状整地,种植中的移竹造林、经营隔离,种植后的促笋养竹、轮带采收。
所述土壤改良为深翻改土、疏松土壤、增施有机肥,并依据土壤pH值适度调整土壤酸碱性,使竹林土壤酸碱性维持在6.5~7.0之间;
所述带状整地在竹林种植地因地制宜地带状整平,带宽2.8~3.0m,确保种植地平坦、宜耕,带间挖条形沟;
所述移竹造林则选择1~2年生的优良笋用竹种在种植地条带状种植,种植方式为截秆移篼造林;
所述经营隔离为种植带间的条形沟内设置隔离槽,起隔离和步道双重作用;
所述促笋养竹为移竹造林后的第二年始,对新建竹林实施一年一次的有机物覆盖,厚度5~10cm,控制杂草、调温保水,并促进鞭笋发育;
所述轮带采收为自造林第四年始对竹林实施集中采笋,采收的方式为轮带式,即将竹林种植带划分为采收带、留置带和留养带三类,并插牌标记,采收带当年采收,留置带次年采收,留养带第三年采收,三年完成一周期,如此轮回,实现每年有采收、每年有留置、每年有留养。
其中,所述的有机肥为配方复合肥,肥效比例以N:P:K=(5~6):1:1为宜。
其中,所述条形沟的宽度为45~60cm、深度为80~90cm为宜。
其中,所述优良笋用竹种为四季竹、高节竹、甜笋竹、红壳竹中的任何一种。
其中,所述隔离槽为一上宽下窄的彼此拼接槽式结构,顶部为一凹型槽,槽壁宽35~45cm,壁深20~25cm,壁厚5~8cm,纵向长50~55cm,下部为一立墙,墙深60~65cm,墙厚10~15cm,立墙的横向长度等同于顶部凹型槽的横向长度。
其中,所述隔离槽具有极性,即具有首尾之分,首部凹型槽与下部立墙相比横向凸出5~10cm,而尾部凹型槽则相应横向缺失5~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1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