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搭接装置及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1521.4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4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耀宗;宫在飞;杨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3/04 | 分类号: | B60L13/0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护航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3220 | 代理人: | 莫晓齐 |
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装置 低速 磁悬浮 列车 | ||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压搭接装置,设于车体与悬浮模块之间,其中悬浮模块为支撑车体的两个相邻悬浮模块,液压搭接装置包括滑台、两个油缸、两个蓄能器和两根液压软管,滑台与车体连接,两个油缸的有杆腔分别与滑台铰接,两个油缸的无杆腔分别与两个悬浮模块铰接,两个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通过两根液压软管交叉连通,且两个蓄能器分别与两根液压软管连通。本发明能够在液压搭接装置中的其中一个悬浮模块对应悬浮点出现故障时将该故障悬浮点的载荷转移至搭接的另一个相邻悬浮模块对应悬浮点上,避免了该故障悬浮点掉落至轨道上被拖行的可能,同时,其既可用于同一车体同侧的两个相邻悬浮模块之间,也可用于相邻两个车体同侧相邻的悬浮模块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列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液压式搭接装置及设有该液压搭接装置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背景技术
现有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通常由沿轨道均匀连续排布的多个相互独立的悬浮架来悬浮车体,每个悬浮架包含左右两个悬浮模块,每个悬浮模块包括前后两个悬浮点,所有悬浮点近似于相互独立。因此,当某个悬浮点出现故障而失去悬浮力(称为悬浮掉点)时,其对应的悬浮模块端会降落在轨道上由驻车滑橇支撑,同时被磁悬浮列车拖动着在轨道上滑行,这就会导致驻车滑橇的快速磨损。若驻车滑橇磨损超限而导致支撑高度过低时,还会导致牵引直线电机剐蹭轨道,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现有技术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方案是:一方面使车辆降速运行,以减缓驻车滑橇磨损;另一方面是采用耐磨材料来制作驻车滑橇,保证其被拖行十数公里不会导致磨损超限;第三是通过日常检修维护和及时更换,确保上线运行车辆的驻车滑橇有足够磨损余量;还有些专利公开了几种机械式搭接装置,其在相邻悬浮点之间通过机械搭接装置托住故障悬浮点,当其失去悬浮力时不会降落到轨道上。虽然这些方案可以用于同一磁悬浮车里相邻悬浮点之间,但不能实现相邻两车同侧相邻悬浮点的搭接,无法为所有悬浮点提供搭接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搭接装置及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所述液压搭接装置能够在所述液压搭接装置中的其中一个悬浮模块对应悬浮点出现故障时将该故障悬浮点的载荷转移至搭接的另一个相邻悬浮模块对应悬浮点上,进而避免了该故障悬浮点掉落至轨道上被拖行的可能,同时,其还可以增加空气悬挂系统的垂向阻尼,以及用于相邻两个车体同侧相邻悬浮模块之间。
一种液压搭接装置,设于车体与悬浮模块之间,其中悬浮模块包括相邻的第一悬浮模块和第二悬浮模块,所述液压搭接装置包括滑台、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一液压软管、第二液压软管、第一蓄能器和第二蓄能器,所述滑台与车体连接,第一油缸的第一有杆腔与滑台铰接,第一油缸的第一无杆腔与第一悬浮模块铰接,第二油缸的第二有杆腔与滑台铰接,第二油缸的第二无杆腔与第二悬浮模块铰接,第一有杆腔与第二无杆腔通过第一液压软管连通,第二有杆腔与第一无杆腔通过第二液压软管连通,第一蓄能器设于第一液压软管上并与第一液压软管连通,第二蓄能器设于第二液压软管上并与第一液压软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均通过球铰分别与滑台和悬浮模块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与滑台之间设有与车体下侧固定连接的支座,支座下侧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导轨,滑台上侧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与导轨相匹配的滑块,滑台与支座通过滑块和导轨匹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相邻两个悬浮模块包括位于第一车体上的第一悬浮模块和位于第二车体上的第二悬浮模块,第一油缸位于第一车体与第一悬浮模块之间,第二油缸位于第二车体与第二悬浮模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缸与空气悬挂系统中的第一空气弹簧并列设于滑台与第一悬浮模块之间,第二油缸与空气悬挂系统中的第二空气弹簧并列设于滑台与第二悬浮模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蓄能器和第二蓄能器均固定设于滑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活塞杆面积均远远小于其对应油缸的面积。
一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其安装了上述所述的液压搭接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15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