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氟化碳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2041.X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3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岳红军;叶荣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希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09 | 分类号: | H01M50/109;H01M50/131;H01M50/14;H01M50/531;H01M50/463;H01M50/222;H01M50/244;H01M50/233;H01M4/06;H01M6/14;H01M6/50 |
代理公司: |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 代理人: | 张辉;温洁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化 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氟化碳电池,属于锂电池领域,一种锂氟化碳电池,包括正极壳、氟化碳正极、隔膜、锂负极、负极壳、第一多孔缓冲层、第二多孔缓冲层、隔离板、以及凸块,正极壳与负极壳密封配合在内部形成一容纳氟化碳正极、隔膜、锂负极、第一多孔缓冲层、第二多孔缓冲层、以及隔离板、凸块、以及电解液的容置腔,氟化碳正极和锂负极之间设有隔膜,锂负极的外侧壁包围有第一多孔缓冲层,第一多孔缓冲层与负极壳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氟化碳正极的外侧壁包围有第二多孔缓冲层,第二多孔缓冲层与正极壳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凸块的顶端固定有隔离板,隔离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本发明的锂氟化碳电池,电池结构稳定,放电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氟化碳电池。
背景技术
以金属锂为负极,以氟化碳材料为正极的锂氟化碳电池的比能量是已知固体正极材料系列中最高的锂原电池。与其它锂原电池相比,锂氟化碳电池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比能量高、工作温度范围广、自放电率低、储存寿命长、安全、环保等,特别适合要求较高的特殊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锂氟化碳电池放电后膨胀的特性严重影响了电池结构稳定性,放电性能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锂氟化碳电池,电池结构稳定,放电性能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氟化碳电池,包括正极壳、氟化碳正极、隔膜、锂负极、负极壳、绝缘密封件、第一多孔缓冲层、第二多孔缓冲层、隔离板、以及凸块,正极壳位于负极壳的下方,且正极壳和负极壳之间设有绝缘密封件,正极壳与负极壳密封配合在内部形成一容纳氟化碳正极、隔膜、锂负极、第一多孔缓冲层、第二多孔缓冲层、以及隔离板、凸块、以及电解液的容置腔,氟化碳正极和锂负极之间设有隔膜,锂负极的外侧壁包围有第一多孔缓冲层,第一多孔缓冲层与负极壳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氟化碳正极的外侧壁包围有第二多孔缓冲层,第二多孔缓冲层与正极壳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正极壳内部的底壁固定有多个凸块,凸块的顶端固定有隔离板,氟化碳正极设于隔膜和隔离板之间,隔离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优选地,正极壳的外侧壁套设有绝缘安全套。
优选地,绝缘安全套的外侧壁嵌有荧光层。
优选地,第一多孔缓冲层和第二多孔缓冲层均为聚偏二氟乙烯膜。
优选地,第一多孔缓冲层和第二多孔缓冲层的孔隙率均为45.3%-89.1%。
优选地,隔膜的孔隙率为35%-45%。
优选地,隔膜的透气度为285-310sec/100mL。
优选地,绝缘安全套由硅胶材料制成。
优选地,绝缘安全套外侧壁的上下两侧均具有倒钩部。
优选地,倒钩部沿所述绝缘安全套周向等距间隔分布,且与绝缘安全套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第一多孔缓冲层、第二多孔缓冲层的设置,分别对锂负极和氟化碳正极进行约束,减少膨胀量,有效防止正极壳和负极壳变形,提高电池结构稳定性。并且留有空隙的设计,即能容纳更多电解液,而且防止氟化碳正极、锂负极膨胀对正极壳、负极壳的挤压变形,进一步提高电池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凸块和隔离板的设置,通过凸块与正极壳接触,实现电流的传导,通过隔离板的设置,使得氟化碳正极与正极壳之间不直接接触,极大的减小了锂氟化碳电池内部的接触电阻,提高锂氟化碳电池的放电性能;并且结合散热孔设置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使锂氟化碳电池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到正极壳的表面进行散热,提高锂氟化碳电池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希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希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20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