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点茶美容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3019.7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6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裴锡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六合新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3/12 | 分类号: | A61H33/12;B01D46/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唐智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1 | 代理人: | 罗言刚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美容 方法 装置 | ||
一种点茶美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研磨过500‑1000目筛的茶粉加入茶具,所述茶具碗口直径在10‑20厘米之间;所述茶粉质量与茶具的容积比为1g:150‑500ml;S2取适量水使茶粉成糊状,继续注水搅拌6‑10分钟;S3冲入沸水至碗口高度,在茶汤表面飘浮一层茶沫后,将茶具持续加热维持温度在75‑90摄氏度,维持温度期间,人脸靠近茶汤上方距离茶汤上表面距离5‑10厘米范围内,使茶汤蒸汽上升至人脸进行热蒸。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点茶美容装置。采用本发明所述点茶美容方法,通过利用茶粉中茶多酚等有益成分在随热水蒸发并在人脸冷凝被人脸吸收,相对茶汤热敷方式,由于人脸状态更加放松,吸收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茶美容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当有客来访,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从宋代时,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其实,点茶就是把茶瓶里烧好的水注入茶盏中。具体操作是:在点茶时,先用瓶煎水。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发明内容
为对中国传统的点茶法进行发扬光大,弘扬传统文化并创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点茶美容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所述点茶美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研磨过500-1000目筛的茶粉加入茶具,所述茶具碗口直径在10-20厘米之间;所述茶粉质量与茶具的容积比为1g:150-500ml;
S2取适量水使茶粉成糊状,继续注水搅拌6-10分钟;
S3冲入沸水至碗口高度,在茶汤表面飘浮一层茶沫后,将茶具持续加热维持温度在75-90摄氏度,维持温度期间,人脸靠近茶汤上方距离茶汤上表面距离5-10厘米范围内,使茶汤蒸汽上升至人脸进行热蒸。
优选的,热蒸过程中,每间隔10-15分钟,人脸抬起,同时加热茶汤至微沸状态,持续30-60秒后降温至之前维持的温度区间,人脸再次靠近进行热蒸。
优选的,所述茶汤温度在降低到65摄氏度以下时,停止热蒸。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将茶具持续加热维持温度在75-80摄氏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六合新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六合新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30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