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空区自燃三带测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4189.7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3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管春风;王士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D3/08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曹宏筠 |
地址: | 23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空区 自燃 测定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空区自燃三带测定系统,包括采空区、工作面、井上通向井下的工作面之间设有的进风巷和回风巷,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测温模块、热电偶测温模块、第一束管监测模块和第二束管监测模块,进风巷和回风巷内均固定设置有光纤测温模块和第一束管监测模块且均通向工作面,光纤测温模块远离工作面的一端通向井上,热电偶测温模块和第二束管监测模块固定铺设在工作面倾向方向且均通向采空区。此系统可提高井下火灾测定的准确性和效率,可更加全面的测量井下各位置的火灾隐患,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井下的安全,节省了人工成本,极大幅度的增加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井下防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空区自燃三带测定系统。
背景技术
现如今煤炭资源的储量十分丰富,并且煤炭资源的消耗占到化石能源的70%左右。虽然最近提倡各种新能源的推广,但是短期内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矿在创造巨大利益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危险,重点煤矿中51.3%的煤矿存在自然发火危险,其中采空区自然发火占90%以上,煤矿井下采空区自然发火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
然而常规的井下预防火灾是通过安排巡查人员进行井下24小时不间歇的换班值班来确定火灾是否发生,以进行及时的防火灭火。此种方法人工成本较大,且预防范围小,准确性低,部分位置人员无法探测。由于其火源位置隐蔽,影响因素众多,给井下防灭火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为确保精确掌握采空区温度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对采空区内气体和温度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空区自燃三带精准、全面且高效的测定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采空区、工作面、井上通向井下的工作面之间设有的进风巷和回风巷,包括光纤测温模块、热电偶测温模块、第一束管监测模块和第二束管监测模块,进风巷和回风巷内均固定设置有光纤测温模块和第一束管监测模块且均通向工作面,光纤测温模块远离工作面的一端通向井上,热电偶测温模块和第二束管监测模块固定铺设在工作面倾向方向且均通向采空区。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采空区自燃三带测定系统,所述光纤测温模块是由保护套管、矿用分布式测温光缆、设置在井下的光纤测温分站主机、设置在井下的井下环网和设置在井上的监控主机组成,由工作面分别沿所述进风巷和回风巷铺设两路矿用分布式测温光缆,两路矿用分布式测温光缆均分别设置在两个保护套管中,矿用分布式测温光缆远离工作面的一端铺设至光纤测温分站主机,光纤测温分站主机设置在进风巷和回风巷远离工作面的一端,矿用分布式测温光缆的信号输出端与光纤测温分站主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光纤测温分站主机的通信串口通过井下环网与监控主机的通信串口连接。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采空区自燃三带测定系统,所述井下光纤测温分站主机的通信串口通过所述井下环网中设置的以太网交换机与所述监控主机的通信串口连接。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采空区自燃三带测定系统,所述第一束管模块是由三通和多芯束管组成,由工作面分别沿所述进风巷和回风巷铺设有两路多芯束管,两路多芯束管分别与所述光纤测温模块具有的两路矿用分布式测温光缆相对应铺设且分为两组,一组设置在进风巷,另一组设置在回风巷,每组中的多芯束管和矿用分布式测温光缆均通过设置在光纤测温模块具有的保护套管中铺设,保护套管靠近工作面至进风巷的一段每隔12米设置一个三通且通口朝顶部,多芯束管每通过一个三通均有一个多芯束管中的束管固定通入三通的通口,保护套管靠近工作面至回风巷的一段每隔12米设置一个三通且通口朝顶部,多芯束管每通过一个三通均有一个多芯束管中的束管固定通入三通的通口,在两路多芯束管远离工作面的一端均设置有气体观测点。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采空区自燃三带测定系统,所述每路多芯束管均铺设150米;所述每个三通均通过设置一个法兰盘与所述保护套管之间的连接;每个三通顶部的通孔均设置有纱布固定包裹;所述多芯束管和矿用分布式测温光缆的外壁均设置有钢管包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41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