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內胀式抛丸吊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4965.3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8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守仁;张天军;刘立艳;王伟;郭培全;周广振;王庆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56 | 分类号: | B66C1/56 |
代理公司: | 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57 | 代理人: | 丁修亭 |
地址: | 256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內胀式 抛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內胀式抛丸吊具,其基本结构包括上铰支座、下铰支座、杠杆、驱动臂、支撑板,基于本发明能够对圆管类工件进行快速装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抛丸工艺所使用的工装,具体是一种內胀式抛丸吊具。
背景技术
抛丸工艺是最常用的可用于工件表面清理的工艺之一,其通过具有一定初速的弹丸撞击工件表面,使附着在工件表面的例如锈迹脱落。对于圆筒类工件,首先需要将其定位在抛丸室的给定位置,然后再进行抛丸,其定位通常采用两端吊装或者一端吊装的方式,当前普遍采用一端吊装的方式对圆筒类工件进行定位,吊装方式一般是采用夹具夹持住圆筒类工件的管壁,这种方式吊挂可靠性好,但会覆盖圆管类工件的部分表面,而不能全面的对圆管类工件进行抛丸。
采用內胀式吊具可以在不必夹持圆管类工件外表面的情况下对圆管类工件进行吊装,在一些实现中,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2156870U,其公开了一种內胀式钢管吊具,该专利文献的内胀原理是其配有两类吊索,即一根主吊索和两根副吊索,其中副吊索与一支撑板相连,支撑板下方则连接有直立设置的筒体,筒体两侧开有钳口孔,钳口孔内则铰接有钳臂。而主吊索则连接有导引于筒体的主吊轴,主吊轴下端与钳臂配合的部分为楔面,楔面与钳臂配合即形成斜楔机构,当主吊轴为主吊索吊挂而上行时,钳臂被撑开而锁住圆管类工件。其工作方式需要对两副吊索分别操控,需要确保两副吊索存在运动距离差,操作相对复杂。同时其所配钳口为弧形的带齿钳口,钳口与圆管类工件内表面间通常只有一个齿接触,接触面积小,易于损伤圆管类工件内表面,因这种损伤易于藏垢而形成原电池,是需要尽量避免的。
相对于中国专利文献CN202156870U操作的复杂性,中国专利文献CN201703977U所公开内置钢管吊具的操作则相对简单,其只需要一个吊耳适配的吊点,该吊点适配连接机构,连杆机构的工具头端为钳口,在上吊过程中,钳口张开而与钢管内壁接触,基于摩擦力而将钢管吊起。同样地,由于钳口与钢管内壁接触面积小,仍然存在刮伤钢管内壁的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CN211733586U公开了一种杠杆式内支撑吊具,相对于前述的两个专利文献公开的吊具,该专利文献所公开吊具在钳口处,也就是其所公开内支撑机构的端部设有一个活动的钳牙,具体是通过转轴安装在内支撑机构的端部,从而具有与例如钢管内壁的自适应性,而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的避免划伤钢管内壁。不过受重力影响,钳牙在自由状态下,即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会自然下垂,或者说其转轴的轴线过其重力线,在将吊具嵌入例如钢管管口时,可能会存在干涉而影响装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圆管类工件进行快速装夹的內胀式抛丸吊具。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內胀式抛丸吊具,其基本结构包括:
上铰支座,该上支座板上端设有吊挂结构,记吊挂方向为轴向,相应地,上铰支座周向均置有三~六个第一铰接点;
下铰支座,位于上铰支座的下方,并在该下铰支座的周向设有与第一铰支点一一对位的第二铰支点;
杠杆,与第二铰支点一一对应,且杠杆的中部铰接于第二铰支点;
驱动臂,与杠杆一一对应,该驱动臂的下端铰接于杠杆的上端,驱动臂的上端铰接于相应的第一铰接点;
支撑板,铰接于杠杆下端的离心侧,且该支撑板为弧形板,工作状态下,弧形板的轴线与吊挂方向平行;
其中,杠杆的下端设有螺钉座,该螺钉座位于相应支撑板铰接位置的下侧,且位于支撑板的背侧;
相应地,螺钉座上开有朝向相应支撑板的螺纹孔,提供与螺钉孔配合的定位螺钉,以限定支撑板的下翻角度。
可选地,杠杆以该杠杆的铰接位置为界而分成主动臂和从动臂,主动臂与从动臂间的夹角为75~110度,且相应于下铰支座,主动臂和从动臂均向外翻折。
可选地,主动臂的长度为从动臂长度的0.5~3倍;
相应地,从动臂为位于下侧的杠杆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49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