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5715.1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0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帆;汪竹涵;杨紫琦;解清杰;吴春笃;苏洁;邵启运;姜珊;许焕征;周君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G10K11/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固定 特性 噪声 主动 策略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与系统,涉及声处理领域,依次包括噪声分析与次级声源构建阶段、安装与工作阶段和评价与调节阶段,且评价与调节阶段将信息反馈给安装与工作阶段;其中,所述噪声接收与降噪效果评测组件用来接收噪声源发出的噪声,并利用声分析程序对接收到的噪声进行分析得到声特性后制造互补相位的次级声;所述次级声源组件根据控制程序执行预先设计方案,在特定时间发出特定频率与声压级的次级声波,用于抵消噪声源在特定传播方向发出的噪声,次级声源组件连接到噪声源的控制器中,与噪声源同时运作;所述被动降噪组件用于吸收噪声源与次级声源在噪声传播相反方向的叠加声波。该装置具有降噪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声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与系统。
背景技术
声音是一种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声波,在波形图上,其包括声频率、声振幅、声相位三要素。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生活中,噪声由设备的机械摩擦、切割、共振等振动而产生,经过介质传播,在不恰当时间由声音受体接收。噪声污染指会对人体产生多种危害,不仅会危害人体的听觉、神经系统,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生活中的各种设备都是隐形的噪声源,因此噪声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研究表明,常见噪声控制方法包括两种、四类:
①被动降噪技术
被动降噪指利用特定结构的装置、材料,对噪声进行广谱性的控制,包括吸声法、隔声法和消声法。
1)吸声法
吸声法降噪是指用可以吸收声能的材料或结构装饰在房间内表面,吸收掉反射到上面的部分声能,使反射声减弱。其中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另一部分声能则被墙面吸声材料吸收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掉,降低噪声的声压级。
2)隔声法
隔声发降噪是用隔声结构如隔声窗、隔声门、隔声屏、隔声室、隔声单、隔声墙等结构等把声能屏蔽,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另一部分声波透过隔声材料,从而降低噪声的声压级。
3)消声法
消声法降噪是利用各种结构的消声器,通过共振、摩擦等作用对气体高速摩擦产生的噪声进行控制,减弱其声压级。
②主动降噪技术
主动降噪技术是根据相似频率的声波可叠加的原理,利用次级声源产生一个与噪声具有相等频率和声压级、相位相差180°的次级声波,使两者在噪声传播方向相抵消。
在对噪声进行降噪控制前,都需要对其声特性进行研究。
被动降噪技术可治理的噪声频率较广,且无运行成本,但不能针对某一特定噪声进行强化防治,不能随着噪声的变化而变化,导致降噪效果不稳定,还会影响美观,而主动降噪技术,尽管可以针对某一特定噪声源进行高效的降噪,是人们现在力求突破的降噪技术,但存在反应延迟、运行成本、相反方向可能产生二次声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在被动降噪技术处理固定声频率噪声过程中存在的降噪效果差、降噪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和主动降噪技术处理固定声频率噪声过程中存在的运行成本高、次级声源位置不确定、降噪效果评价受背景声影响、反应有延迟、可能产生二次声污染的问题而开发的一种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与装置,该装置具有降噪效果好、反应及时、运行灵活、成本低、可调节、二次声污染少、智能水平高等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5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