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竖井旋流泄洪洞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6042.1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周恒;尹进步;丁新潮;吴宝琴;李跃涛;南洪;朱颖儒;李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9/04 | 分类号: | E02B9/04;E02B8/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孙齐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井 泄洪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竖井旋流泄洪洞,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闸室段、上平洞段、涡室连接段、涡室、竖井和下平洞段,所述的涡室的底端通过渐变段与竖井连接,竖井的底端设置有消力井,竖井的侧壁下部通过衔接段与下平洞段连接;所述的涡室连接段的底板上设置有分流墩,所述的涡室的内侧设置有导流坎。本发明竖井旋流泄洪洞,能够实现竖井旋流泄洪洞涡室水流流态规整、通气顺畅、消能充分,同时还可降低涡室高度,保证高水头、大流量竖井旋流泄洪洞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洪消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井旋流泄洪洞。
背景技术
现有水利水电工程中,大多地质条件复杂,泄洪消能建筑物布置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一些当地材料坝的枢纽而言,导流洞工程量比较大,如何有效利用导流洞后期改建为泄洪洞是工程设计中一个技术难点。现有的竖井旋流泄洪洞虽然能够实现这一作用,但随着水头与流量的增加,竖井旋流泄洪洞水流流态复杂,出现涡室通气不畅、涡室水流上升高度较大、下游消能不充分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竖井旋流泄洪洞水流流态复杂,出现涡室通气不畅、涡室水流上升高度较大、下游消能不充分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竖井旋流泄洪洞,本发明能够实现竖井旋流泄洪洞涡室水流流态规整、通气顺畅、消能充分,同时还可降低涡室高度,保证高水头、大流量竖井旋流泄洪洞安全运行。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竖井旋流泄洪洞,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闸室段、上平洞段、涡室连接段、涡室、竖井和下平洞段,所述的涡室的底端通过渐变段与竖井连接,竖井的底端设置有消力井,竖井的侧壁下部通过衔接段与下平洞段连接;所述的涡室连接段的底板上设置有分流墩,所述的涡室的内侧设置有导流坎。
所述的渐变段上大下小,其宽高比为1:n1,n1取5~15。
所述导流坎由挡水面、背水面和连接面围成;所述的挡水面是一竖直设置的平面,背水面是一竖直设置的弧面,弧面半径R为涡室内径0.1~0.5倍,弧面对应的角θ60-90°,连接面与涡室内侧壁贴合。
所述得涡室的顶部为拱顶。
所述涡室连接段由涡室连接段底板、涡室连接段顶板和涡室连接段侧板组成的空心的框体;所述的涡室连接段底板由抛物线段底板与陡坡段底板连接组成,抛物线段底板与上平洞段的底坡连接,陡坡段底板与涡室连接;抛物线段底板的形状符合抛物线方程Y=kX+cX2,k、c为常数;陡坡段底板的陡坡坡比为1:n,n取值为3~6;所述的涡室连接段顶板由水平段顶板和压坡连接段顶板连接组成,水平段顶板与上平洞段的顶板连接,压坡连接段顶板与涡室连接;所述的涡室连接段与涡室连接处的侧墙形状符合抛物线方程a、b根据涡室尺寸确定,a取值为12~22,b取值为8~16。
所述的衔接段包括依次连接的圆弧段和压坡段,所述的圆弧段上端与竖井连接,所述的压坡段末端与下平洞段连接;所述的圆弧段的底面为平面,圆弧段的顶面首端由竖井的半圆形侧壁渐变过渡到外侧为圆拱、内侧为直墙的体型,随后再以该体型按圆弧转弯形式过渡至压坡段起点,压坡段的坡顶采用顶部圆变方的形式过渡至直线压坡顶,压坡段采用1:n2的顶压坡布置形式,n2取5~10。
所述的上平洞段1底坡坡比为1~5%,下平洞段9底坡坡比为1~5‰。
所述涡室的顶面上设置有排气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60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化工设备的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