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FRP-梯度海砂混凝土组合墙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7125.2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卢亦焱;林晨隆;李杉;于清亮;粱鸿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2/06 | 分类号: | E04C2/06;E04C2/30;E04B1/38;E04G21/1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肖明洲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frp 梯度 混凝土 组合 | ||
1.一种装配式FRP-梯度海砂混凝土组合墙板,包括装配式墙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主体由两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海水海砂水泥基复合材料层(1)和中间的海砂混凝土层(2)组成对称“三明治”结构;
所述两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海砂水泥基复合材料层(1)内布置有若干竖向FRP筋(3)和若干水平FRP筋(4),所述若干竖向FRP筋(3)和若干水平FRP筋(4)在同一平面内交叉布置成FRP筋层;所述两侧的竖向FRP筋和水平FRP筋在部分交叉节点处通过连接件(6)连接,使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形成一个整体结构骨架;
靠近所述墙板主体侧壁的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外侧还设有FRP网格(5),所述FRP网格(5)同样嵌于高延性纤维增强海砂水泥基复合材料层(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FRP-梯度海砂混凝土组合墙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海砂水泥基复合材料层(1)的厚度不一定相同,高延性纤维增强海砂水泥基复合材料层(1)最小厚度不小于40mm;所述海砂混凝土层(2)厚度不小于40mm;所述FRP-梯度海砂混凝土组合墙板总体厚度不小于120mm;
所述高延性纤维增强海砂水泥基复合材料层(1)中包括纤维、砂和水;所述纤维采用聚乙烯醇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或碳纤维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纤维体积掺量为0.5%-2%;所述砂采用海砂;所述水采用海水或淡水;
制备所述内部海砂混凝土层(2)中海水海砂混凝土采用的砂为海砂,采用的水为海水或淡水;所述海水海砂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FRP-梯度海砂混凝土组合墙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均为碳纤维筋、玄武岩纤维筋、玻璃纤维筋或芳纶纤维筋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直径均不小于6mm;
所述若干竖向FRP筋(3)的间距不小于100mm;所述若干水平FRP筋(4)间距不小于100mm;所述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伸出装配式墙板长度不小于100mm;
所述FRP筋层在两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海砂水泥基复合材料层(1)中至少各布置一层;所述水平FRP筋(4)位于竖向FRP筋(3)外侧,或者所述水平FRP筋(4)位于竖向FRP筋(3)内侧;
所述FRP网格(5)为碳纤维网格、玄武岩纤维网格、玻璃纤维网格或芳纶纤维网格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FRP网格(5)的网格尺寸不小于25mm×25mm;所述FRP网格(5)在高延性纤维增强海砂水泥基复合材料层(1)内至少布置一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FRP-梯度海砂混凝土组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为FRP连接件或不锈钢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6)包括节点件(61)和连接杆(62);所述节点件(61)与连接杆(62)一体制成或用螺纹连接而成;
所述节点件(61)为实心或空心;所述节点件(61)为球状、椭球状、立方体状或长方体状中任一种;
所述连接件(6)在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交叉节点为均布或间隔一个或若干节点梅花状布置;所述连接件(6)布置间距不小于500mm;所述连接件(6)垂直于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装置;所述节点件(61)上设有不小于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直径的贯通孔道,以便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穿过;所述节点件(61)各方向尺寸均大于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直径之和;
所述连接杆(62)直径不小于6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FRP-梯度海砂混凝土组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为FRP连接件或不锈钢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6)包括节点件(61)和连接杆(62);所述节点件(61)与连接杆(62)一体制成或用螺纹连接而成;
所述节点件(61)为实心或空心;所述节点件(61)为球状、椭球状、立方体状或长方体状中任一种;
所述连接件(6)在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交叉节点为均布或间隔一个或若干节点梅花状布置;所述连接件(6)布置间距不小于500mm;所述连接件(6)垂直于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装置;所述节点件(61)上设有不小于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直径的贯通孔道,以便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穿过;所述节点件(61)各方向尺寸均大于竖向FRP筋(3)和水平FRP筋(4)直径之和;
所述连接杆(62)直径不小于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71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