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中冷器出气管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7652.3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9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37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中冷器出 气管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中冷器出气管连接结构,属于发动机附件技术领域,解决了中冷器出气管连接处易开裂的问题。包括中冷器出气管,所述的中冷器出气管两端均通过连接组件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水箱中冷器连接,所述中冷器出气管的两端、发动机进气管、水箱中冷器上均设有外层钢管,每个所述的外层钢管上均设有多个凸台,所述的中冷器出气管与发动机进气管以及中冷器出气管与水箱中冷器相对应的凸台均通过拉杆连接。本发明的一种发动机中冷器出气管连接结构,加强不锈钢管的强度,提升连接处的稳定性和抗振能力,从而减少安全隐患,具有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中冷器出气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中冷器出气管是水箱中冷器和发动机进气管的连接件,其将增压中冷后的混合气从水箱中冷器传递给进气管再进入燃烧室,最终参与燃烧做功。因增压中冷后的压缩混合气压力非常高,中冷器出气管一般采用抗压能力高的不锈钢管焊接。
目前,中冷器出气管的材料一般为不锈钢管,不锈钢管两端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水箱中冷器直接焊接来连接使用,但是因不锈钢管比较薄,不锈钢管无法去焊接应力,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会使不锈钢管焊接结合处很容易开裂,并引起混合气泄漏,泄漏的混合气甚至会引起爆炸。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发动机中冷器出气管连接结构,加强不锈钢管的强度,提升连接处的稳定性和抗振能力,从而减少安全隐患,具有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中冷器出气管连接结构,包括中冷器出气管,所述的中冷器出气管两端均通过连接组件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水箱中冷器连接,所述中冷器出气管的两端、发动机进气管、水箱中冷器上均设有外层钢管,每个所述的外层钢管上均设有多个凸台,所述的中冷器出气管与发动机进气管以及中冷器出气管与水箱中冷器相对应的凸台均通过拉杆连接。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胶管和卡箍,所述的中冷器出气管与发动机进气管以及中冷器出气管与水箱中冷器之间通过胶管连接,所述卡箍套设在中冷器出气管与发动机进气管以及中冷器出气管与水箱中冷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凸台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上旋接有穿过拉杆的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的拉杆上开设有长孔,所述的螺钉穿过长孔与凸台旋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拉杆上设有刻度尺。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箍和胶管之间设有垫片,所述的垫片与胶管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凸台上套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一端与外层钢管连接,所述的弹簧另一端延伸超过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层钢管厚度为3~5mm。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一种发动机中冷器出气管连接结构,连接处采用胶管和卡箍的方式来连接,在中冷器出气管两侧采用拉杆和凸台的固定方式来提升连接处的稳定性和抗振能力,同时在中冷器出气管连接处增设外层钢管,将凸台焊接在外层钢管上,避免凸台直接与中冷器出气管焊接,从而规避使用过程中中冷器出气管开裂的现象,具有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中冷器出气管、2-发动机进气管、3-水箱中冷器、4-凸台、5-拉杆、6-胶管、7-卡箍、8-螺钉、9-外层钢管、10-垫片、11-刻度尺、12-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7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过滤粉尘颗粒的装置
- 下一篇:适用于物流分拣的分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