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频率型光电转换器、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8086.8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5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谭峰;叶芃;黄武煌;张沁川;杨扩军;邱渡裕;廖霜;徐林;任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1/42 | 分类号: | G01J1/42;G01J1/44;G01J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频率 光电 转换器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频率型光电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基座(1)、圆柱形金属外壳(2)、光频转换单元、透光片(5)和底座(4);
所述光频转换单元和透光片(5)固定于圆柱形金属外壳(2)内;所述圆柱形金属外壳(2)开口一端与底座(4)固定连接;所述圆形基座(1)与底座(4)固定连接,并置于圆柱形金属外壳(2)内,其用于固定光频转换单元;
光频转换单元包括:驱动电路(3)和压电谐振式传感器(9);所述压电谐振式传感器(9)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
驱动电路(3)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接地电阻R4、电阻R5、接地电阻R6、接地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接地电容C5、电容C6、接地电容C7、接地电容C8、电容C9、接地电容C10、稳压二极管D1、晶振Y1、电感L1、电感L2、驱动芯片U1和三极管Q1;
所述电阻R1的一端作为驱动电路(3)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接地电容C1、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和晶振Y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晶振Y1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连接,其集电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其发射极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接地电容C7、接地电阻R4、电感L2的一端和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1的输入端IN分别与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接地电阻R6连接,其VCC端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电阻R5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10连接,并作为驱动电路(3)的电源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8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1的输出端OUT作为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型光电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谐振式传感器(9)通过带状支架(6)固定在圆柱形金属外壳(2)内;所述带状支架(6)的一端与圆形基座(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压电谐振式传感器(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型光电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金属外壳(2)上与开口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开孔;所述透光片(5)固定在开孔和压电谐振式传感器(9)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型光电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上固定有4根引出针(8),所述4根引出针(8)置于圆柱形金属外壳(2)外;
所述驱动电路(3)的电源端和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分别与1根引出针(8)通过金丝绑定方式对应连接;驱动电路(3)的接地端与另外2根引出针(8)通过金丝绑定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型光电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谐振式传感器(9)包括:传感器晶片(91)、第一传感器电极(92)和第二传感器电极(93);所述传感器晶片(91)固定在第一传感器电极(92)和第二传感器电极(9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08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