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液检测用试管储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8293.3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2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朴雪;吴昌明;耿伟;付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9/06 | 分类号: | B01L9/06;B01L7/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先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5 | 代理人: | 于浩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技术 血液 检测 试管 储存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液检测用试管储存装置,属于医疗领域,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液检测用试管储存装置,包括保温储存箱,保温储存箱上卡接有密封盖,保温储存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离板,隔离板上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卡接有冷贮壳,冷贮壳包括隔热壳,隔热壳上开凿有插孔,插孔内插接有试管主体,隔热壳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两对支架,隔热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端盖,端盖的顶端卡接有密封片,保温储存箱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箱,可以实现对装置内储存的血液样品保护,且每个试管被单独取出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可保持长时间的低温状态,且对于不同时间的保存需求使用不同的冷却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液检测用试管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血液科在检查患者和血液储备时均需要对血液进行储藏,储藏的血液主要分为检查用和输血用,但传统的医院里并没有为检查用血液进行储藏的储存装置,所以医生就需要将血液储存到其他地方,使得工作变得不便,且储存位置不统一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血液保存的可分为普通冷冻和长期极限冷冻,普通冷冻为零下20度,保存期相对较短,长期极限冷冻应该在零下80度,保存期相对较长。
在血液分析检验过程中,采集后的血液若不及时进行检测,则需要存放冷却箱中进行保存,以防止血液应外部高温环境而变质,而储存后的试管转移是否不变,若直接将冷却后的试管转移一方面,试管温度快速变化,容易导致试管破裂,且温度变化也容易导致试管内血液变质,所以需要在试管从冷藏储存装置中取出后仍保持其温度稳定。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液检测用试管储存装置,可以实现对装置内储存的血液样品保护,且每个试管被单独取出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可保持长时间的低温状态,使密封壳受损后试管中的液体仍可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且对于不同时间的保存需求使用不同的冷却措施。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血液检测用试管储存装置,包括保温储存箱,所述保温储存箱上卡接有密封盖,所述保温储存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卡接有冷贮壳,所述冷贮壳包括隔热壳,所述隔热壳上开凿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接有试管主体,所述隔热壳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两对支架,所述隔热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顶端卡接有密封片,所述隔热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阀,所述保温储存箱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密封阀相匹配的顶杆,所述密封阀包括密封壳,所述密封壳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上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活动柱上开凿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密封壳上开凿有多个与活动柱相匹配的进气孔,可以实现对装置内储存的血液样品保护,且每个试管被单独取出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可保持长时间的低温状态,使密封壳受损后试管中的液体仍可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且对于不同时间的保存需求使用不同的冷却措施。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储存箱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两对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扩散喷嘴和引导管,所述扩散喷嘴位于隔离板的上端,所述引导管与冷却箱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内安装有与引导管相匹配的高压泵,所述高压泵上固定连接有储存罐,所述储存罐内储存有液氮,通过高压泵将液氮导入保温储存箱内来对试管进行长时间的极限冷藏。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壳由透明绝热材料制成,所述支架由硬质绝热材料制成,隔热壳由透明绝热材料制成以便技术人员观察试管内情况,支架由硬质绝热材料制成,防止支架与冷贮壳中的液氮换热而降至低温,防止手持支架的技术人员冻伤。
进一步的,所述试管主体包括玻璃试管,所述玻璃试管的开口处包覆有橡胶密封带,所述玻璃试管的开口处卡接有橡胶塞,所述玻璃试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通过固定柱将卡入中的试管主体固定稳定,防止试管主体移动时发生晃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未经徐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2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