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装置以及燃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8343.8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8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元;揭涛;周鹤群;曾磊赟;蔡丽萍;赵子通;郭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连通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M5/08 | 分类号: | F23M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鲁勇杰 |
地址: | 315200 浙江省宁波市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装置 以及 燃烧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却装置以及燃烧设备,属于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具有冷却水道的冷却套管与分布环,所述冷却套管具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关于所述冷却套管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均与冷却水道相连通,所述分布环同轴设于冷却套管内,并将冷却水道分为与进水口相连通的前水道以及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后水道,所述分布环开设有使前水道和后水道相互连通的多个溢流孔,且溢流孔的流量小于进水口的流量。当水从进水口进入冷却套管后,由于分布环的作用,溢流孔的流量小于进水口的流量,使前水道内的水位快速上升并快速充满前水道,提高冷却套管初始状态的冷却能力,并且使冷却套管不易被高温烧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以及燃烧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上为加热物体需要用到燃烧设备,常见的燃烧设备有燃烧器、烧嘴等,由于燃烧的温度较高,为使输出热量的部件不易损坏,一般会在燃烧设备安装冷却装置。
相关技术中,常见的冷却装置一般是水冷,通过循环的冷水为燃烧设备降温。参见图1,冷却装置包括套设于燃烧设备上的冷却套管1,冷却套管1内部具有供水流过的冷却水道11,并且冷却套管1具有进水口15与出水口16,进水口15与出水口16均与冷却水道11相连通,进水口15与出水口16关于冷却管道的轴线对称设置。冷却套管1使用时,进水口15一般位于出水口16的下方,将水从进水口15通入冷却水道11,冷却水道11内的水充满后再从出水口16流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冷却套管套于燃烧设备上,使得冷却套管周身都会受到燃烧设备散发的热量,但是冷却套管初始时只有进水口附近的部分冷却套管具有水,使得初始时冷却套管的冷却能力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初始时冷却套管的冷却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装置以及燃烧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冷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冷却装置以及燃烧设备,包括具有冷却水道的冷却套管与分布环,所述冷却套管具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关于所述冷却套管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均与冷却水道相连通,所述分布环同轴设于冷却套管内,并将冷却水道分为与进水口相连通的前水道以及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后水道,所述分布环开设有使前水道和后水道相互连通的多个溢流孔,且溢流孔的流量小于进水口的流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从进水口进入冷却套管后,由于分布环的作用,大部分水被挡住并积聚在前水道内,少量的水从溢流孔流入后水道,但溢流孔的流量小于进水口的流量,使前水道内的水位快速上升并快速充满前水道,提高冷却套管初始状态的冷却能力,并且使冷却套管不易被高温烧坏。
可选的,所述分布环向远离所述进水口的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布环倾斜后,前水道从靠近进水口至远离进水口的长度由窄变宽,使前水道内的水位快速上涨,进一步提高冷却套管初始状态的冷却能力。
可选的,所述分布环穿设有堵塞溢流孔且位于前水道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开设有连通前水道和后水道的溢流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却套管处于竖直状态时,水从进水口进入前水道,由于溢流管远离分布环的端部较高,等前水道内的水位涨到与溢流管的端部相平齐时,前水道内的水才能从溢流通道进入后水道,如此,使得前水道内的水快速上涨并填充满前水道。另外,溢流管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从而控制前水道充满水的时间。
可选的,所述溢流管的轴线与所述冷却套管的轴线具有夹角,且溢流管远离冷却套管的端部向远离进水口的方向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却套管处于水平状态时,水进入前水道内,由于溢流管堵塞溢流孔,水暂时积聚在前水道内,直至前水道的水位高于溢流管远离分布环的端部时,前水道内的水从溢流孔流入后水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连通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连通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3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