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沸腾换热的多尺度结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8373.9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3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钟达文;史昊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3/028 | 分类号: | G21C13/028;G21C13/08;G21C15/12;G21C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沸腾 尺度 结构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化沸腾换热的多尺度结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传统表面改性工艺不同,其基于冷喷涂技术的便捷性,利用网状掩膜直接喷涂多尺度结构涂层、无需腐蚀便可制成。耦合毫米尺度和微/纳尺度结构的设计,大幅增加了汽化核心和换热面积,构建了顺畅的汽泡脱离路径和冷却水润湿路径。因此与传统均匀多孔涂层表面相比,多尺度结构涂层中的多种尺度结构相互协调共同增强了沸腾传热,能够显著提高临界热流密度,从而提高了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的安全裕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沸腾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化沸腾换热的多 尺度结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压力容器外部冷却技术是指压水堆发生堆芯熔毁事故后,可向压 力容器外部腔室注水使压力容器下封头外表面进行池式沸腾换热持 续冷却堆内熔融物,以防止压力容器被熔穿,最大程度地限制放射性 物质扩散,这是提高压水堆核电站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其迫切需 求在于如何在有限面积的压力容器下封头表面通过沸腾换热方式迅 速带走热量,关键在于提高沸腾换热过程的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CHF)。具体地,以AP1000为例,在发生堆芯融毁事故 的过程中,美国爱达荷国家工程和环境实验室(INEEL)提出了三层 熔融池的构型作为最终状态,这时因顶部金属层变薄而引起的集热效 应会使该层产生高热流密度,理论计算得出的峰值热流密度为1720 kW/m2,而下封头光表面此处的临界热流密度为1890kW/m2,二者之 比为0.91,表面在这种假设的保守情况下只有0.09的安全裕度。然 而,随着核电商用压水堆功率的升高(如CAP1400、CAP1700等), 熔融物带来的峰值热流密度会进一步增加,导致安全裕度越来越小, 因此必须提高压力容器下封头外表面沸腾换热的临界热流密度。
针对上述需求,中国专利CN 103903658 A公开了一种具有强化 沸腾换热网状沟槽连通阵列孔表面的封头,提出可以在封头外表面设 置多孔涂层等强化结构来提高CHF,从而提高的安全裕量,但专利 中并未给出具体的工程实施方法;中国专利CN 105258458 A公开了 一种可以控制汽化核心的多孔沸腾表面制备方法,证明微纳米尺度的 多孔介质涂层具有较好的强化沸腾换热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CHF,但该表面制备方法采用烧结后脱模成型的方法,需要在700℃ 高温下烧结数小时,对于体积较大的压力容器下封头而言,加工过程 较为复杂,需要对整个压力容器进行加热且达到均匀的高温,该方法 在压力容器表面应用存在较大困难,且烧结生成的多孔涂层在反复运 行过程中的可靠性难于保证,无法在损坏后快速修复。另外,即使设 计出超大尺寸的模具,在烧结后脱模成型时也可能对压力容器基体材 料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对压力容器整体的结构安全性造成破坏。
针对上述局限性,中国专利CN 1103966549 A公开了一种多孔 材料与涂层制备方法,可采用冷喷涂技术,操作简单、环保、安全, 在室温下即可操作,多孔涂层的孔隙大小、孔隙率可控,但需要靠电 化学腐蚀法去除造孔剂材料后才能形成多孔涂层内部的孔隙,腐蚀过 程中可能对基体材料表面的氧化层保护膜造成破坏,从而造成内部材 料腐蚀或氧化隐患。另外,压力容器下封头外表面为大面积区域,对 其实施腐蚀较为困难。
单一尺度的、一定厚度范围内的多孔介质涂层,虽具有一定的强 化沸腾换热能力,但CHF的增强幅度较为有限,这是因为单一尺度 表面结构不能协调汽泡溢出与液体吸入对孔径的不同需求,中国专利CN 109974513 A公开了一种强化沸腾换热的微尺度协同表面结构, 其通过不同几何尺度微结构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沸腾换热过程中汽、 液两相分离,即汽泡从换热表面脱离的路径与冷却水润湿换热表面的 路径互不阻碍,具体体现为:在小槽内产生汽化核心效果,并借助大 小槽协同作用,在大槽中实现汽泡生长和脱离的目的,在连接槽作用 下,小槽内产生的毛细压力也能使大槽迅速充满液体,从而较大提升 沸腾传热能力。但该结构采用的机械切削、电镀或激光烧灼等工艺在 压力容器下封头表面上实施难度和工程量较大,且存在应力集中的风 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3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