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铱纳米棒、复合纳米探针、ECL比率型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9092.5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0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时洪;杨国敏;贺莹;赵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9K11/02;C09K11/56;G01N21/76;G01N27/30;G01N27/327;B82Y40/00;B82Y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陈秋梦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复合 探针 ecl 比率 生物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铱纳米棒,其特征在于,其为将铱配合物羧基功能化后形成的纳米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铱纳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铱纳米棒的水接触角为45-47度;优选为46.29度;所述铱配合物为三(2-苯基吡啶)铱、三(1-苯基异喹啉)铱和二(2-苯基喹啉-C2,N')(乙酰丙酮)合铱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实现所述铱配合物羧基功能化的功能化物质为聚(苯乙烯-马来酸酐)。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铱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铱配合物羧基功能化形成所述纳米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纳米沉淀法使得所述铱配合物羧基功能化形成所述纳米棒;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铱配合物与功能化物质溶解分别形成铱配合物溶液和功能化物质溶液,而后将所述铱配合物溶液和所述功能化物质溶液在溶剂中混合,接着,去除形成所述铱配合物溶液和所述功能化物质溶液的溶剂;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铱配合物与所述功能化物质溶解在THF中分别形成铱配合物溶液和功能化物质溶液,而后将所述功能化物质溶液和所述铱配合物溶液在水中混合,而后去除THF;
优选地,所述铱配合物与所述功能化物质的质量比为1.8-2:1;
优选地,所述铱配合物溶液的浓度为0.8-1.2mg/ml;所述功能化物质溶液的浓度为0.8-1.2mg/ml。
5.一种复合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铱纳米棒和所述铱纳米棒上负载的量子点;
优选地,所述量子点为具有以下要求的量子点:(1)负电位发光;(2)与铱纳米棒的发光互不影响;(3)能够与铱纳米棒的羧基反应使得所述量子点被交联到所述铱纳米棒上;
优选地,所述量子点为硫化镉量子点;
优选地,所述复合纳米探针中所述铱纳米棒为阳极发光体,所述量子点为阴极发光体。
6.一种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量子点负载于所述铱纳米棒上;
优选地,负载包括:将活化剂与所述铱纳米棒混合,活化所述铱纳米棒上的羧基,而后再与缩合剂和量子点混合进行反应;
优选地,所述活化剂为羧基活化试剂,优选为EDC,所述缩合剂为NHS;
优选地,所述活化剂与所述缩合剂的摩尔比为3.8-4.2:1。
7.一种ECL比率型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纳米探针和固定于所述复合纳米探针上的酶;
优选地,所述酶为乙酰胆碱酯酶和胆碱氧化酶;
优选地,所述ECL比率型生物传感器包括电极,优选为玻碳电极;
优选地,所述复合纳米探针附着于所述电极表面,所述酶固定于所述复合纳米探针上。
8.一种ECL比率型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酶固定于复合纳米探针上;
优选地,包括:对电极进行预处理,而后将所述复合纳米探针涂布于所述电极上并干燥,接着,将含有所述酶的生物复合材料涂布于所述电极上,并在3-5℃的条件下进行孵育。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铱纳米棒、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纳米探针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ECL比率型生物传感器在检测有机磷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有机磷为有机磷农药;
优选地,所述有机磷农药为植株上残留的有机磷农药。
10.一种检测有机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ECL比率型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含量;
优选地,检测步骤包括:在3-5℃利用所述ECL比率型生物传感器孵育有机磷,而后利用检测液进行ECL检测,所述检测液为包括TPrA和ATCl的PBS溶液;
优选地,所述PBS的pH为7.0-7.4;
优选地,所述PBS中TPrA的浓度为4.8-5.2mM,所述PBS中ATCl的浓度为0.25-0.28mM;
优选地,检测的有机磷的含量范围为:5.0×10-12~5.0×10-8M;检出限为1.67×10-1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909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六角蜂巢电路
- 下一篇:一种通用型转向机传感器测试编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