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多维随机数产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9518.7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5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泳锋;袁家琪;陈沐谷;蔡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F1/355 | 分类号: | G02F1/355;G02F1/35;G02B3/00;G06F7/5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徐凯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子 纠缠 光源 芯片 多维 随机数 产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多维随机数产生系统,其中,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透镜阵列,以及覆盖在所述透镜阵列上方的BBO晶体。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可产生高维纠缠单光子对,且其尺寸小,利于集成,可集成于单晶片和光路系统,极大地压缩了空间占比;所述多维随机数产生系统可同时产生多维随机数,效率高,随机数保密效应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随机数产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多维随机数产生系统。
背景技术
随机数产生器可分为真随机数产生器和伪随机数产生器,伪随机数产生器实际上是通过固定的可以重复实现的算法产生,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随机效果,对于随机数的产生是有极大的限制并且可以被预测,对于保密通信等实际应用具有极大的限制。真随机数产生器一般基于物理过程,通过不可预测的物理量,例如噪音等,实现随机数产生。目前,最新颖的随机数产生方法是基于量子效应的随机数产生,但是目前基于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同时实现多维随机数研究较少。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多维随机数产生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缺少基于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难以实现产生多维随机数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其中,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透镜阵列,以及覆盖在所述透镜阵列上方的BBO晶体。
所述的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其中,所述透镜阵列的排布为:20*20。
所述的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其中,所述BBO晶体的厚度为所述透镜阵列中透镜的两倍焦距。
所述的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其中,所述透镜阵列中透镜的直径为120微米。
所述的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其中,所述BBO晶体与所述透镜阵列贴合在一起。
所述的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其中,所述BBO晶体与所述基底对应的侧边设置有封胶层。
所述的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其中,所述基底为蓝宝石基底。
所述的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其中,所述基底为二氧化硅基底。
所述的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其中,所述透镜阵列中的透镜为GaN透镜、二氧化钛透镜或硅透镜中的一种。
一种多维随机数产生系统,其中,包括本发明所述的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其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透镜阵列,以及覆盖在所述透镜阵列上方的BBO晶体。基于所述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的多维随机数产生系统,能够实现同时产生多维随机数,极大提高随机数参数效率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BBO晶体产生纠缠光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中,基底与透镜阵列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多维随机数产生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维量子纠缠光源芯片、多维随机数产生系统,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95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