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9832.5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1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蔡振宏;冯家正;吴伟诚;林采一;林宗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5/06 | 分类号: | G02B15/06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段志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市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系统 摄像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可旋转镜组,包括第一子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可旋转镜组的物侧端与像侧端能够调转以使光学系统转换为长焦模式;及后镜组,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上述光学系统在大视角模式及长焦模式之间切换时均能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影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中,一般会设置具有长焦镜头及大视角镜头的摄像模组以对应不同的拍摄需求。例如,当需要从远景拍摄切换至大视场拍摄时,电子设备的终端系统则将长焦镜头的成像画面切换至大视角镜头的成像画面,以此满足由窄视角至大视角拍摄范围的切换。
但是这种传统设计不可避免的需要设置两个或以上的不同种类的镜头,同时需要配备相同数量的图像传感器,这一方面会明显增大设备成本,另一方面则会过多占用电子设备的容置空间,从而阻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降低摄像模组的制备成本及整体尺寸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一种光学系统,具有大视角模式和长焦模式,所述光学系统处于大视角模式时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可旋转镜组,包括第一子透镜,所述光学系统处于大视角模式时,所述第一子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可旋转镜组的物侧端与像侧端能够调转以使所述光学系统转换为所述长焦模式;及
后镜组,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以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通过使所述可旋转镜组及所述后镜组中的透镜屈折力及面型满足上述设计,所述光学系统在大视角模式及长焦模式之间切换时能够使成像像差得到良好的校正,从而使光学系统在上述两种模式下均能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光学系统通过调转所述可旋转镜组的两端即可在大视角模式与长焦模式之间切换,以此可实现采用一个镜头满足不同拍摄需求的设计,不必在摄像模组中设置过多的镜头,从而有利于降低摄像模组的制备成本,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从而可减小摄像模组在电子设备中的占据空间,以此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旋转镜组还包括第二子透镜,所述光学系统处于大视角模式时,所述第二子透镜设于所述第一子透镜的像侧,且所述第二子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子透镜能够随所述第一子透镜同步转动。
通过在所述可旋转镜组中设置所述第二子透镜,所述光学系统在大视角模式及长焦模式之间切换时依然能够使成像像差得到良好的校正,从而使光学系统在上述两种模式下均能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fa/fb<0.9;
fa为所述光学系统于大视角模式下的有效焦距,fb为所述光学系统于长焦模式下的有效焦距。满足该关系条件时,可增大光学系统在大视角模式与长焦模式下的视场角差异,从而使光学系统的视角拥有更大的可调范围,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拍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98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